西康铁路秦岭隧道

   日期:2019-03-15     浏览:474    

                 

西康铁路是我国华北、西北地区连接西南地区的干线铁路,国家“九五”重点建设项目。1996年12月开工,2000年建成,为国家I级单线电气化铁路。是继京沪、京广、京九、京哈之后,中国第5条南北大通道。铁路正线长度267.49km。西康铁路是当时中国桥隧比例最高的铁路,其中着名的秦岭隧道全长18.46km,最大埋深1600m,隧道长度为当时国内第一位、世界第六位。该隧道位于陕西省长安县和柞水县交界处,在青岔车站与营盘车站之间,由两座基本平的单线隧道组成,两线间距为30m。其中I线隧道长18.452 km,Ⅱ线隧道长18.456 km,隧道两端高差155m。隧道于1995年1月18 日(先期)正式开工,1999年9月6日全部贯通,2000年8月18日随西康铁路一起开通运营。

秦岭隧道地处北秦岭的中低山区,穿过地段为我国扬子陆台和华北陆台的交界处,构造运动频繁,地质构造复杂,断裂构造发育,隧道通过的岩石为混合片麻岩和混合花岗岩,地质灾害严重。其中主要的地质灾害有:断层、涌水、高地应力岩爆、高地热、高辐射、特硬岩等多种地质灾害。加之长隧独头通风和出口反坡排水等困难,铁道部为此提出6类24个科研项目,组织设计、科研、施工单位,按照“超前于工程,服务于工程”的原则,进行共同攻关。

西康铁路秦岭隧道在勘测、设计、施工等方面取得多项创新成果,为我国长大隧道勘测、设计、施工建设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在选线设计中,采用了遥感、地面调绘、多种物探新技术,并与钻探相结合,收集了翔实的地形、地质资料,从秦岭地区46万m?范围内的17个线路方案中,优选出青岔秦岭隧道(现秦岭I线隧道)的越岭方案。

勘测设计中,采用GPS全球定位系统和V5大地音频电磁探测仪及遥感技术,达到国内领先水平。洞内采用ZED导向系统,隧道控制测量横向贯通误差为10mm,高程贯通误差为4mm,测量精度在长大隧道施工中处于先进水平。

首次引进德国先进的大型隧道掘进机(TBM)设备与施工技术,可连续完成掘进,初期支护,仰拱块安装,风、水、电延伸和自行轨道铺设等作业。施工全过程采用电脑PLC程序控制,实现了无爆破、无振动、无粉尘的工厂化快速掘进,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创造了单口月掘进528m和日掘进40.5m两项全国最高记录。

秦岭隧道平行导坑掘进,采用硬岩深孔掏槽技术,在1997年4月份,单口掘进456m,创全国铁路导坑掘进最高记录。

在国内首次采用弹性支撑块式整体道床新型结构,克服了旧型整体道床轨道支承块不可抽换的弊端,改善了列车振动和噪声条件。在国内首次采用一次铺设超长无缝线路,为新线铺设超长无缝线路积累了经验,填补了我国新线铺设长轨无缝线路的空白。自行研制路内领先的穿行式圆形衬砌模板台车(由防水板铺设架、具有自稳性能的模板总成、穿行架、浮放道岔,后配套等组成),解决了独头运输运距长、工作面多、工序干扰大的施工难题,方便定位、脱模,克服了圆形断面浮力大的问题,提高了生产效率,实现了衬砌混凝土质量内实外美。

在国内长大隧道首次应用套靴式(I型)弹性支承块整体道床新型结构(其施工调整精度最大误差2毫米)。应用专用机具,高精度、快速施工弹性整体道床,为高速列车运行提供了线路保证。采用的维护及报警系统,填补了我国长大隧道无报警通信的空白,提高了铁路运营中的隧道应急报警能力。首次在电气化接触网工程中,采用国际先进的HVA化学粘固技术及螺栓,达到了不破坏防水层,又便于施工的目的。

隧道进出口均设置了专用污水处理厂,施工污水处理后达标排放,符合国家环保要求。秦岭特长隧道的修建,使中国隧道工程建设从整体上提高到一个新的技术水平。

                    

 
下一篇:

关于做好2024年工作总结和2025年工作计划的通知

上一篇:

乌鞘岭隧道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