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鞘岭隧道工程

   日期:2019-03-15     浏览:195    

                        

乌鞘岭隧道位于兰新线兰武段打柴沟车站和龙沟车站之间,设计为两座单线隧道,隧道长20050m,隧道出口段线路位于半径为1200m的曲线上,右、左缓和曲线伸入隧道分别为68.84m及127.29m,隧道其余地段均位于直线上,武警进驻乌鞘岭隧道线间距40m,两隧道线路纵坡相同,主要为11‰的单面下坡,右线隧道较左线隧道高0.56~0.73m,洞身最大埋深1100m左右。隧道左、右线均采用钻爆法施工,右线隧道先期开通

基本简介

乌鞘岭,祁连山支脉,海拔3650米,一年中冬季长达7个月,东西长17公里、南北宽10公里,四季雨水丰沛,山顶积雪终年不化,为座落在东西两面的的天祝和古浪两县人民提供了醇美不竭的水源和辽阔肥美的草场。作为河西走廊的天然屏障,自古以来就是连通中西方经济和文化交流——古丝绸之路上的咽喉要道。

                      

地质构造

乌鞘岭隧道地层岩性复杂,沉积岩、火成岩、变质岩三大岩类均有,且以沉积岩为主,其分布主要受区域断裂构造控制。

区内出露地层主要有第四系、第三系、白垩系及三叠系沉积岩、志留系、奥陶系变质岩,并伴有加里东晚期闪长岩侵入体。隧道横穿祁连褶皱系的北祁连伏地褶皱带和走廊过渡带两个次级构造单元, 褶皱及断裂构造发育。

主要不良地质为有害气体,湿陷性黄土和膨胀岩。隧道预计最大涌水量为9621.81m ,施工中可能发生围岩失稳,突然涌水涌泥、岩爆、热害、含煤层有害气体等地质灾害情况。隧道结构设计充分考虑了洞身不同的地质情况和特殊施工环境,设计了各型衬砌结构类型供施工选用,针对性较强。结构安全度根据有关单位的意见,相对一般结构设计留有较多的余地。

隧道穿越了四条大区域性断层,即F4、F5、F6、F7断层,均处在7535米长的越地岭段,断层带累计1565米,其中F7大断层属压性断层(地震带),全长852米,地质极为破碎,是乌鞘岭隧道施工中最为复杂的地质地段,施工中可能发生围岩失稳,突然涌水、涌泥、岩爆、热害、含煤层有害气体等地质灾害情况。。越岭段穿越奥陶系安山岩、三叠系砂岩夹页岩、加里东晚期闪长岩、奥陶系板岩夹千枚岩,沉积岩、火成岩、变质岩三大岩类四套地层及断层构造岩,且以沉积岩为主。主要不良地质为有害气体,湿陷性黄土和膨胀岩。隧道通过中等富水区(奥陶系、志留系及断层带)、弱富水区(三叠系)与贫富水区(加里东期闪长岩)三大水文地质分区。因工程地质、水文地质条件复杂,施工难度大,被地质专家称之为“地质迷宫”、“地质博物馆”。

施工单位

乌鞘岭共8个施工单位参与施工,分别为中铁一、二、五、隧道局和中铁十二、十六、十七、十八局,各单位对该隧道的施工相当重视,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该隧道的施工现状反映了中国现在钻爆法施工的真实情况。

乌鞘岭隧道“咽喉”工程———施工难度最大的F7断层于2005年3月18日顺利贯通。2006年8月23日上午实现双线开通。

修建意义

甘肃省省长陆浩指出:兰武二线和乌鞘岭特长隧道工程是甘肃人民渴盼已久的工程,也是西北人民的致富工程。这项工程的建设对于加快甘肃社会经济的发展,改善沿线人民群众生产生活条件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沿线各级政府、有关部门和广大人民群众一定要顾全大局,以主人翁的的姿态,想铁路之所想,急工程之所急,一路绿灯,全力以赴配合铁路部门的工作,积极帮助解决工程建设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竭尽全力支持武二线和乌鞘岭隧道工程建设。

兰新铁路兰武段是中国铁路网“八纵八横”中最主要的“一横”——陆桥通道的组成部分,也是亚欧大陆桥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对外开放和国民经济的发展,这段修建于上世纪50年代末,亚欧大陆桥陆桥通道连云港至乌鲁木齐之间仅剩的一段单线铁路当前的运输能力,制约了该地区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尤其是受当时技术条件的限制,修建于天堑乌鞘岭的盘山铁路,因线路爬行坡度大,弯多、坡陡、路况差,严重制约了列车运行速度;随着国家西部大开发的战略的全面实施,乌鞘岭交通梗阻的现状成了制约中西部经济腾飞的“瓶颈”。

兰武二线及乌鞘岭隧道的建设,对提高陆桥通道客货运输能力、加快西部开发、促进西部地区与东中部地区的物资交流以及沿线经济发展、民族安定团结都将起到重要作用,是新疆和甘肃河西地区通往内地的主要铁路通道和西北铁路网发展的主骨架,也是区域经济发展的主轴和依托。

乌鞘岭海拔高、自然环境恶劣、地质情况复杂,施工难度大,而隧道工期之紧迫,任务之艰巨,质量标准之高,在中国铁路长大隧道建设史上是前所未有的,因此被隧道建设工程专家称为兰武二线“咽喉”工程。

 
下一篇:

转发《中西部地区土木建筑学会联盟第十四届学术年会的通知(1号)》

上一篇:

厦门东通道(翔安隧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