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铁运营节能革命性突破呼之欲出

   日期:2019-03-14     浏览:118    

技术创新开启地铁运营节能新时代

“将地铁进站时产生的巨大制动能量贮存起来,等列车开出站时作为牵引动力或转化为列车照明、排风用电以节省能量;取消繁华都市里的地铁冷却塔,给周边居民以更加环保、绿色、安静的生活环境;地铁屏蔽门不再只为安全设计,将它与地铁暖通空调系统综合考虑,在为乘客提供冬暖夏凉环境的同时还能节约能源……”这些都是聪明的地铁设计师们目前正在研究的技术创新,相信用不了几年,这些技术创新都将转化为生产力用于轨道交通的实践中,而日前成立的北京市轨道交通节能工程研究中心(以下简称“中心”),正是这样一个能将科学技术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强大平台。

现状催人奋进中心应运而生

城市轨道交通一直被誉为城市绿色出行的典范。同等运能下,轨道交通能耗仅为小轿车的1/9、公交车的1/2。然而,作为大运量的交通工具,轨道交通不仅在前期投资大,其运营阶段的总能耗也很高。有数据显示,2015年北京地铁的耗能将达到14亿千瓦时,占地铁整体运营成本的4成,约相当于73万户三口之家一年的用电量,在如此巨大的能耗面前,如果能够通过技术创新夺回10%的能量,也是一笔很大的财富。目前,我国城市轨道交通的节能与其他领域差距较大,总体上可概括为“四重四轻、四有四缺”,即“重低端轻顶层、重硬件轻软件、重设备轻系统、重定性轻定量”;相应地,“有基础工作但缺顶层设计、有监测数据但缺评价体系、有技术设备但缺系统方案、有定性要求但缺定量指标”。例如用能评价标准缺乏;重点关注单一节能技术及装备,尚未形成轨道交通综合节能解决方案;相关节能技术普遍存在套用其他行业技术,针对性差;同时深度开发技术还不成熟等。从目前轨道交通发展的现状来看,无论从规划、设计、建设、设备以及运营等多个环节均有较大的节能空间。行业仍然需要从节能规划设计系统优化方法、节能仿真技术及用能标准、节能评估技术、列车再生制动能量吸收及再利用技术、轨道交通通风空调系统节能相关技术以及轨道交通能源管理系统等多个方面进行系统的研究。先进的理念和技术、关键系统与产品、工艺及重大高端装备是促进城市轨道交通节能技术进步的主要动力。“目前仅轨道交通设计涉及的相关专业就多达23个,但缺少合作互通的研究机制。信号、土建、暖通空调等各自为政的情况极为普遍,使得节能使用效果大打折扣,而我们所要做的,就是整合各个环节,以期达到节能的最佳效果”,北京城建设计发展集团党委书记、地铁暖通空调设计专家李国庆这样说。因此,搭建一个行业平台,通过技术创新,实现我国城市轨道交通节能行业的快速发展成为时势所需。促成全行业节能环保统一标准形成

推进节能产业化进程

经北京市交通委、北京市规划委审批,新成立的中心由北京城建设计发展集团主导,与中国节能工程技术研究院、北京千驷驭电气有限公司联合组成,清华大学建筑节能中心、天津大学、北京交通大学、北京地铁运营公司等单位的轨道交通领域团队作为中心的技术支持。中心将以全国城市轨道交通大规模建设和运营为基础,以促进北京市和全国城市轨道交通行业节能产业发展为出发点,以节能为目标,开展城市轨道交通节能领域关键技术的研发和成果推广工作,实现轨道交通节能产业化。针对轨道交通规划、设计、建设、运营管理全产业链中的节能关键技术与设备,中心将牵头组织行业力量,从事顶层设计、标准制订、系统节能设计、关键技术研究、工程实施和节能产品研制等方面的工作,并将其他领域的节能新理念、新方法和新技术引入轨道交通工程中,为城市轨道交通节能提供一体化系统性解决方案及其设备与装备。通过建立工程化研究、验证的设施和有利于技术创新、成果转化的机制,培育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研究开发轨道交通节能关键共性技术,形成规模化应用的成套技术、核心软件、先进工艺、重大装备及系列标准,推进城市轨道交通节能产业链的形成,加快城市轨道交通节能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促进北京城市轨道交通节能的技术进步和核心竞争能力的提高,为北京城市轨道交通的健康、持续、快速的发展提供重要的支撑能力。

技术储备雄厚实践经验丰富发展前景可期

作为北京市属国有企业、中国轨道交通设计的行业龙头,北京城建设计发展集团担负着引领行业树立绿色环保理念推动行业进步的社会责任。这家有着几十年历史的老企业,却随着我国地铁建设的不断推进而时有创新之举。去年,又成功在香港成功上市,成为中国大陆轨道交通行业在港上市的第一家企业,为其今后扩大市场、提高研发能力奠定了雄厚了资本;而早已形成梯队式的高端人才结构也为他们铸就明日辉煌积蓄了“厚厚的本钱”。回首他们的历程:参与的轨道交通工程,基本涵盖了国内所有气候带、地质条件,而且均有上佳表现;非但如此,他们还在全国设立了31家分院,多年来的境外地铁设计实践,也使他们拥有了大量的数据积累,这些都将成为中心开展相关课题研究的基础。据悉,依托北京城建设计发展集团,目前,中心现有节能相关专利技术30余项,建有研发实验基地,承担国家和省市科研课题10余项。经过2 3年的培育建设期,将中心建成国家级轨道交通节能工程研究中心,推动国际产学研合作和促进轨道交通节能产业国际化的构想必将实现。

 
下一篇:

转发《中西部地区土木建筑学会联盟第十四届学术年会的通知(1号)》

上一篇:

在江苏全面推进建筑产业现代化的思考——第十二届中国建筑企业高峰论坛主题演讲精选之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