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土木建筑学会第九届理事会工作报告

   日期:2019-03-14     浏览:212    

改革创新  求真务实  开创学会工作新局面

湖北省土木建筑学会第九届理事会工作报告

(讨论稿)

张发懋

 

 

 

 

湖北省土木建筑学会
二○○九年十一月三十日

各位代表,各位来宾,同志们:
    我代表第九届理事会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
    湖北省土木建筑学会第九届理事会于2005年4月29日选举产生,至今已满四年多。四年来,学会认真贯彻落实党和国家各项方针政策,在省民政厅、省科协、省建设厅及上级学会的领导和支持下,团结依靠广大会员和建设科技工作者,积极探索,开拓创新,发挥党和政府联系科技工作者的桥梁和纽带作用,围绕我省经济建设,积极开展了学术交流、科技咨询、技术服务、专业培训、科学普及等活动,使学会的影响力及凝聚力日益增强,圆满完成了第九次会员代表大会提出的目标和各项工作任务。
    一、紧紧围绕经济建设 积极开展学术交流活动
    学术交流是学会的中心工作。我会始终将开展学术交流活动作为首要任务,积极组织广大会员和建设科技工作者结合经济建设的实际,紧紧围绕工程建设中的重大技术问题,从学术和技术的角度深入进行探讨研究,有针对性地解决了不少技术难题和实际问题,充分发挥了学会和各专业委员会的作用。四年多来,我会及各分会、专委会共举办各类学术报告会、交流会、研讨会和技术讲座138次,9356人次参加,其中境外学者223人次,共交流学术论文756篇;组织优秀学术论文评选2次,共评出优秀论文358篇并出版论文集5集。通过以上交流活动,营造了学术气氛,增强了学会活力。
    1、广泛开展城镇化及城乡规划方面的学术交流。
    为了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推进具有湖北特色的城镇化进程,增强地域建筑文化氛围,我会组织开展了城镇化及城乡规划方面的学术交流,取得较好成绩。
    为了保护古镇、古建筑等历史文化遗产,处理好古镇与新农村建设的关系,2006年初,建筑师分会举办了“湖北古镇学术研讨会”。来自中南建筑设计院、武汉建筑设计院、武汉理工大设计院等单位的理事及会员共120余人参加了研讨,为传承历史文化遗产起到了积极推动作用。
    2006年4月,城市规划专委会与省城市规划协会在荆州联合举办了“2006湖北城市规划论坛”,50余人出席。与会专家围绕新的《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及规划设计单位如何提升文化内涵、增强竞争实力等问题进行了讨论和交流并取得了共识。2009年6月,该专委会与省建设厅、省城市规划协会在随州联合举办了“全省控制性详细规划工作研讨会”,来自全省80多个规划管理部门、编制单位的130余名代表参加了会议,收到论文48篇。会议就《城乡规划法》控制性详细规划中土地使用控制对规划管理的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思路等问题进行了认真探讨,取得了共识。
    为了向兄弟城市学习,共同探讨城市规划与发展,2007年11月,我会与重庆市土木建筑学会开展学术联谊活动。我省部分地市规划设计及管理部门的20余专业技术人员赴重庆考察。双方就武汉、重庆两市城区发展、城市规划建设情况进行了交流,并就城市化及城市发展方面的一些共同关心的问题进行了探讨,取得了较大收获。
    为展示数字城市魅力,2006年9月,我会与湖北省软件行业协会、清华同方数字城市科技公司在武昌联合举办“领略数字未来 成就城市梦想——城市信息化论坛”,为城市数字信息化建设工作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襄樊市、仙桃市等地方学会围绕新农村建设做了大量调查研究工作。襄樊市土木建筑学会组织人员调研并撰写了《科学规划 规范整治 建设村容整洁的社会主义新农村》论文,得到业务主管部门的好评。
    2、紧紧围绕节能减排和新能源利用开展学术交流。
   节约能源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措施,是我国的一项长期战略方针,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要求。为了推动建设行业科技进步,促进我省“两型社会”建设,我会紧紧围绕节能减排和新能源的开发、利用,开展了一系列学术交流活动。
    暖通空调专委会坚持每年举办2-3次学术交流活动。先后举办了“高层建筑空调设计技术交流会”、“新风换气机技术研讨会”、“鄂港建筑设备工程技术交流研讨会”、“湖北省暨武汉市空调节能技术交流会”等。连续四年与热能动力专委会、省制冷学会及武汉市暖通空调专委会联合举办学术年会。还多次与国外相关企业开展技术交流活动。举办了“美国江森自控约克数码涡旋模块机研讨会”、“德国阿乐斯福乐斯保温材料研讨会”等。通过研讨与交流,进一步了解全球暖通空调新技术和发展趋势。
    2007年11月,我会与市政工程专委会联合举办了市政工程与污水处理技术交流活动。武汉地区市政工程设计单位、大专院校及污水处理企业的专家、教授30多人,参观并交流了污水处理厂建设中采用的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及回用水技术。
    2008年8月,我会应内蒙古自治区建设厅和土木建筑学会的邀请,组织省内科技、设计、节能等部门及会员单位的专业技术人员参加了“2008内蒙古国际能源产业及节能减排技术博览会”。11月,与省科协共同举办了《湖北省建设领域节能减排论坛》。   参加论坛活动的有建设领域和相关专业的科研、设计、施工、管理人员、大专院校师生共200多人。论坛就我省建设领域节能减排面临的形势和机遇、任务和目标以及今后一个时期应做好的工作进行了交流和研讨,这次论坛为我省建设领域的节能减排工作及推进“两型”社会建设起到了促进作用。
    2009年上半年,地源热泵专委会举办了“2009湖北地源热泵技术研讨会”,200多名专家、学者参加,共同探讨地源热泵技术发展的关键和难点问题,并就地源热泵技术在湖北的规模化应用与产业化发展进行了讨论。
    太阳能建筑应用专委会组建时间不长,积极为政府推广新能源献计献策。组织设计单位、大专院校及生产企业的专家对我省《太阳能热水系统的推广与应用管理通知》(征求意见稿)进行讨论。为太阳能应用及生产单位提供信息,推动了我省太阳能利用示范工程的开展。
    2007年2月,武汉土木建筑学会、暖通空调专委会与德国开思拓英科公司联合举办了“德国建筑节能的实践和趋势”、“毛细管换热室温调节技术”学术交流活动,介绍了德国空调节能技术和既有建筑的节能改造等情况,受到与会者的欢迎。
    2006年,宜昌市土木建筑学会与中国建筑学会、中国硅酸盐学会、台湾轻质骨材协会在宜昌联合举办了“第八届全国轻骨料及轻骨料混凝土学术讨论会”暨“第二届海峡两岸轻骨料混凝土产品与应用技术研讨会”。来自韩国、日本、德国及全国20个省市的97个单位共131位代表参加了会议。这次会议对建筑节能墙体材料的应用和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2007年举办了“幕墙门窗与建筑节能和点式玻璃幕墙的最新发展趋势”的学术讲座,由建设部建筑门窗配件委员会专家主讲。有关设计、施工及房地产开发单位共160余人参加。
    3、紧紧围绕工程建设和科技创新开展学术交流。
    学会在学术交流中,紧紧抓住工程建设和科技创新中的新课题和热点、难点、重点问题开展交流活动,取得了显著成绩。
    2005年,结构加固专委会与武汉大学、台湾建筑技术学会联合举办了“海峡两岸工程检测和加固技术学术研讨会”,两岸专家、学者及工程技术人员130余人参加,其中台湾学者13人,就当前结构加固领域“以技术在工程灾害监测中的应用”等7个突出问题进行了广泛的讨论和交流,收到良好效果。
    2008年12月,我会协助中国土木工程学会和香港工程师学会联合组织第九届“内地香港工程师冬令营”在武汉地区的活动,全营30多人。在汉期间,双方进行了广泛的学术交流,共组织召开各种前沿科技报告会和交流会26次,参加人员1830人次。并组织参观了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武汉天兴洲大桥、长江隧道、绿景苑小区以及正在新建的武汉火车站等项目,展示了近几年来武汉发展的成就和风貌,促进了两地相互了解和学术交流。
    四年来,土工基础专委会开展了多钟形式、内容丰富的学术交流活动。举办了“青藏铁路冻土研究”、“杭州湾大桥浅层气研究”、 “沉降变形长期观测与地基基础设计变化”、“桩基原体试验若干问题的探讨”、“三峡库区贾家店滑坡治理的勘察与设计”、“琴台大剧院地下工程核心技术”、 “采用静压高强桩的总结与思考”、 “钻孔后注浆连续墙工法”等专题的学术交流。承办了“2006年第二届全国岩土与工程学术大会”。举办了武汉市第一大直径环撑(新华明珠)和第一个钢结构组合撑(江滩花园)的深基坑支护、阳逻大桥南锚锭和悬索桥上部结构施工现场技术交流会。
    2005年以来,铁公桥专委会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形式开展了丰富多样的学术交流活动。组织中铁大桥局、大桥勘察设计院等单位的桥梁技术人员考察了宜万铁路、沪蓉西高速公路(湖北段)及宜昌长江大桥、落布溪大桥、四渡河大桥、龙潭河大桥等桥梁工程。组织会员单位14名科技带头人赴欧洲考察高速铁路桥梁工程,学习国外桥梁新技术。组织技术骨干参加铁道部在天津召开的“中国高速铁路桥梁技术交流会”,并推荐20余篇论文入选会议论文集。邀请清华大学、铁道部知名专家作“钢混凝土组合结构及其应用”、“浅谈铁路建设必须遵循国家宏观调控要求”的学术报告。该专委会举办了3次国际桥梁技术交流会议,邀请英国安德鲁、叶伍德先生、意大利玛珍尼、郝维利先生分别来汉作“英国合乐集团桥梁技术”、“意大利桥梁新设备的研发与应用”及“高速铁路桥梁设施检测与维修”的学术报告。
    工程结构专委会每年坚持1-2次学术交流活动。结合四川地震灾害,邀请了工程院院士周福霖教授、东南大学李爱群教授和中国建筑学会抗震防灾分会王亚勇分别来汉做“结构减震控制技术的发展及应用”、《工程结构减震防灾研究进展》及“汶川地震建筑震害与规范修订”专题报告。奥运会结束后,又邀请国家体育场“鸟巢”钢结构总设计师范重来汉作专题报告,介绍了“鸟巢”结构设计的理念和技术难点等,报告深入浅出,受到与会设计人员的欢迎。
    市政工程专委会一直注重学习国外市政新技术,多次邀请加拿大安大略省交通部李宁远博士、美国坦萨集团亚太地区副总经理迈克•道比和北京市公路局总工程师李舜范先生分别来汉作“加拿大道路养护技术”、“美国土工格栅应用技术”和“印尼布敦岩沥青在道路上使用情况”的学术报告。该专委会还与市政协会联合举办了“混凝土路面施工现场观摩会”,140多名工程技术人员参加了观摩学习。
    城市燃气专委会结合城市燃气发展趋势,举办了“2006年燃气学术论文交流会”,征集论文84篇,在会上交流31篇,共80余人参加会议。这次学术交流活动,内容丰富,专业面广,技术含量高,反映了当前我省燃气行业的技术水平,受到了广泛欢迎。
    2005年,工程勘察专委会针对行业标准执行情况,在荆州市召开了“岩土工程勘察执行标准研讨会”。2007年,在成都举办了“2007年年会暨学术交流会”。就工程勘察中出现的热点、难点问题进行了讨论与交流。
    建筑师分会在武昌召开“2007年年会暨学术交流会”,60余人参加,袁培煌设计大师作了题为《现代铁路客站设计中的地域文化表达》的学术报告。受到大家的一致好评。
    给排水专委会结合换届举办了学术交流大会。邀请了资深专家姜文源就建筑给排水设计中的热点问题进行了专题讲座。大会对当前给排水设计施工中的常见问题与发展进行了广泛深入的技术交流。全省设计、施工及企业代表共计138人参加了会议。大会征集论文72篇,其中评出优秀论文15篇,编辑论文集1册。
    今年,建筑电气专委会在汉举办了“2009年年会暨学术交流会”,260余人参加,22个会员单位在会上进行了论文交流。大会征集论文74篇,评出优秀论文17篇,编辑论文集1册。
    2007年,武汉土木建筑学会和上海爱恒数字技术公司联合举办了“三维建筑设计方案研讨会”。与武汉市园林绿化企业协会联合举办了“第二届武汉市绿化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报告会”,对“利用地热的高温水源热泵新技术”、“屋顶绿化新技术”等专题介绍。
    宜昌市土木建筑学会每年举办了2-3次学术活动。邀请省内外知名专家讲座并承办全国性的学术交流会议。如举办“中国建筑电气设计技术全国巡回研讨会”及 “桥梁检测与维护”、“静压桩勘察、设计、施工检测及验收中应注意的问题及处理”、“建筑电气设计研讨会”等学术交流。通过结合实际工程交流,进一步提高了设计质量和水平。每次活动参加人员踊跃,收到设计人员的欢迎。
    4、组织论文评选,促进学术繁荣。
    我会与武汉理工大学、武汉大学等高等院校连续两年举办了两届《湖北省土木工程专业大学生科技创新论坛》活动。共有10多所大专院校300多名师生参加论坛,收集论文143篇,共评出获奖论文136篇,其中一等奖18篇、二等奖33篇、三等奖85篇。
    我会于2006年、2008年分别组织开展了湖北省土木建筑学会第十届、第十一届自然科学优秀学术论文评选活动,共收到论文470篇,经评审,有358篇论文获奖,其中一等奖70篇、二等奖185篇、三等奖103篇。推荐部分优秀论文参加第十一届、第十二届湖北省自然科学优秀学术论文评选,获优秀论文一等奖2篇、二等奖15篇、三等奖38篇。
    5、办好学会期刊网站,推动学术交流。
    期刊是学会开展学术交流的主要阵地。我会办有三刊一讯,即《华中建筑》、《土工基础》、《湖北土建》和《简讯》。四年来,三刊共出版82期,发行154400册,发表各类论文3153篇。四年来,三刊一讯越办越好,《华中建筑》由双月刊改为月刊,办刊水平不断提高,荣获了“中国建设科技产业核心媒介品牌”证书和奖牌;被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建筑学学科评议组列入建筑学(一级学科)相关中文学术期刊参考目录,并作为全国高等学校建筑学学科教师学术业绩考核和研究生获得学位发表学术论文的认定期刊;荣获“湖北省优秀期刊装帧设计奖”和“第六届湖北省优秀期刊奖”。
   《湖北土建》从2006年移交我会主办以来,从版面设计到内容结构都作了较大的调整,质量有了较大提高,编辑部被湖北省期刊学会评为“先进集体”。
    学会信息网站,从2004年建立以来,经过多次版面更新,网页栏目的调整,栏目内容不断完善,提高了点击的速度,加快了内容更新的频率,更好地发挥了我会对外宣传窗口的作用。
    二、开展科普和继续教育活动 推动我省建设科技水平提高
    1、组织开展了丰富多彩的科普活动。
    四年多来,学会组织分支机构及会员单位开展一年一度以节约能源资源、保护生态环境、保障安全健康、推进自主创新、促进和谐发展等为主题的丰富多彩的《全国科普日》和湖北省《科技宣传周》活动,深受市民欢迎。共举办科普讲座43次,4930余人参加;举办科普宣传19次,13400人次参加宣传活动;举办科普展览16次,14100人次参观,展出图片和展板4420块;发放各种科普资料5800份。
    宜昌市土木建筑学会在“科普日”活动中,积极宣传建筑节能和可再生能源利用,就如何开展建筑节能检测、太阳能与建筑一体化等内容与市民进行交流,现场发放宣传资料数百份,增强了市民节能意识。
    襄樊市土木建筑学会根据市科协的要求,开展防震知识宣传,展出知识图片100余张,让市民进一步了解防震基本常识,增强防震意识。
    荆门市土木建筑学会在科普日宣传活动中,以“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节约型社会”为主题,布展科普橱窗,制作科普宣传展板,大力宣传荆门市建筑科技和建筑节能方面的新技术,受到市民欢迎。
    2、举办了各类专业技术培训。
    为使广大会员和科技工作者不断更新知识,我会及各分支机构一直把专业技术培训工作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四年多来,共举办各类专业技术培训65期,培训11826人次。受省建设厅的委托,我会每年与省注册建筑师、结构工程师管理委员会联合举办全省注册建筑师、结构师继续教育培训班。通过培训,使学员们更多地了解当前全球建筑设计发展的现状和新动向、新理念,并结合省内外工程案例及设计中的热点、难点问题组织资深专家授课。学员们普遍反映培训内容丰富,开阔了视野,收获很大。铁公桥专委会多次举办各种类型的培训班。如 “桥梁博士3.0新功能培训”、“桥梁专业知识培训”、“桥梁结构的补强与加固”、“桥梁设计软件的开发与应用”培训等。工程勘察专委会举办《高层建筑岩土工程勘察规程》、《建筑桩基技术规范》、《操作人员职业资格》等培训,均取得良好的效果。省工建、东风汽车及江汉石油等分会结合工作特点举办了各种技术培训。如“环保业务”、“建设工程的消防、质量、安全”、“大型油气储罐结构损伤与健康监测方法”、“特殊条件下的钻前工程”等方面的技术培训,为工程技术人员熟悉和掌握新的工程技术和方法创造了条件。武汉、宜昌、襄樊市等地方学会始终把技术培训作为学会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武汉土木建筑学会配合国家和地方新出台的技术规范、标准的贯彻执行、各类工程技术人员的职务晋升、提高村镇干部业务水平等内容举办培训班24次,1310人次参加。宜昌市土木建筑学会组织了《湖北省岩土勘察技术规程》和“操作人员职业资格”、“建筑防水材料”、“建筑节能墙体材料应用”等培训学习,还针对建筑、结构、勘察、给排水、电气等专业施工图设计中的问题进行讲评。襄樊市土木建筑学会与市桥管中心联合举办了桥梁知识培训,请专家讲授“桥梁荷载试验与评估”、“桥梁养护操作规范”等内容,受到专业技术人员普遍欢迎。
    三、做好各项技术咨询服务
    我会及各分支机构充分利用学会人材与技术优势,与省工程建设专家委协同开展了各类技术咨询服务及新技术、新产品的推广应用,取得明显成绩,受到有关部门和生产企业的好评。四年共完成科技咨询服务项目549项。其中技术咨询235项;施工图调审92项;参与科技成果鉴定和产品推介105项;立项评定和论证105项。同时,对申报詹天佑住宅金奖、詹天佑土木工程大奖、华夏科技进步奖、鲁班奖设计等国家奖项进行初审及推荐上报工作。为推动我省建设科技进步发挥了积极作用。我省工程建设专家委员会的工作曾多次受到建设部科技委的好评。
    四、组织专业技术人员考察 学习先进技术和经验
    四年来,学会及各分支机构多次组织专业技术骨干到国外、省外学习考察,学习了解当今世界的先进技术和经验,开阔眼界,增长见识,提高水平。
    城市规划专委会为适应全省城乡规划建设快速发展需要,分批组织全省规划管理和设计单位的技术骨干赴新加坡、日本学习考察。重点考察了新加坡、日本城市发展规划与城市规划体系、花园城市建设经验、城市规划法规体系以及政府规划行政管理效率等情况,经过考察,开阔了思路,拓宽了视野。建筑物理专委会组织科技人员赴台湾科技大学进行了访问,开展了学术交流,增进了友谊。
    2006年,我会应韩国土木学会的邀请,组织会员单位的20余名专业技术人员对韩国釜山、济洲及首尔进行了参观、学习和交流。同年,应澳新中国国际交流促进会的邀请,我会组织代表团一行7人对澳大利亚、新西兰的城市建设进行了考察,先后参观了七个城市,并与世界著名的PTW建筑设计公司进行了公务交流。工程管理分会一行7人赴香港参加香港理工大学举办的中国建筑学会建筑统筹管理年会,两岸三地的专家学者进行了学术交流。
    2009年上半年,土工基础专委会组织部分委员赴台湾进行了交流和访问。在台期间汪稔副理事长作了“青藏铁路冻土处理”和“琼州海峡铁路项目中有关岩土工程”的技术讲座。台湾省土木技师协会和中原大学的专家也分别进行了专题演讲。这次学术交流活动给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促进了相互了解与友谊。
    四年来,组织省内专家分别赴江西、南京、上海、北京等地考察。05年到江西九江、瑞金等地震灾区现场进行了实地考察。07年11月赴南京、苏州、上海等考察了部分重点工程项目建设。08年10月组织专家到郑州考察了一些重点工程项目,在北京参观了奥运场馆及国家大剧院和中央电视台新楼等建筑。
    五、圆满完成了上级主管部门交办的任务
    几年来,学会发挥智力和人才优势,紧紧围绕我省建设发展的中心任务,圆满完成了政府和主管部门交办的各项工作。受省建设厅的委托,完成《湖北建筑集粹》文献丛书的编辑出版工作。丛书共分《湖北古代建筑》、《湖北近代建筑》、《湖北现代建筑》、《湖北传统名居》、《武当山古建筑群》五卷。参与了《湖北省建设科技发展“十一五”规划》、《湖北省绿色建筑创新奖评审实施办法》等文件的起草工作。参与了“湖北省中小套型住宅设计方案竞赛”活动,组织作品征集、分类、初审、初评、媒体公示、复评等事项。并完成了后期的宣传和推广工作,编辑印刷了《湖北省中小套型住宅设计方案竞赛获奖作品集》2000册。
    2008年,在我省遭受特大冰雪灾害期间,组织相关专家对因低温雨雪冰冻灾害造成的加油站顶棚倒、垮塌事故原因进行了分析,研究了预防措施。同时,配合省建设厅组织灾后重建设计方案征集及评选工作,并编辑《湖北省农村住宅灾后重建设计方案图集》1万册,及时发往县镇,深受各地设计人员欢迎。为全省灾后重建起到了积极指导作用。
    村镇专委会配合建设厅主管部门组织编制了《湖北省新农村建设村庄整治技术导则》、《湖北省新农村建设村庄规划技术导则》、《湖北省农民住房建设质量控制管理导则》,为全省新农村建设从技术上进行了规范和引导;结合我省农村生产生活习惯和特点,组织编制了《湖北省农村住宅优秀设计方案汇编》,这些方案充分考虑了建筑抗震、通风采光、节能节地节材和新工艺新技术的要求,考虑了荆楚民居的传统风格特色,具有较强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同时,配合省规划设计了“洪湖螺山镇中原新村”,起到了新农村建设的示范作用,得到了村民和各级领导的肯定。
    配合省建设厅完成了近十年建设相关地方标准的清理初审工作;组建成立了“湖北省市政公用设施抗震设防专项论证专家库”;组织专家参与了全省建筑节能示范工程的检查;编印《民用建筑节能条例》和《公共机构节能条例》等有关宣传资料,并组织专家到各地宣讲等。参与编制了《湖北省建筑节能技术导则》和《既有住宅建筑节能融资及政策概述》国外典型国家经验论文集。
    我会按照省民政厅、省科协的要求,每年按期完成学会年检及各项统计报表工作。今年又派人员参加了省民政厅举办的“民间非营利组织会计制度培训”。
    2006年11月,我会受中国土木工程学会、中国土木工程学会住宅工程指导工作委员会、詹天佑土木工程科技发展专项基金委员会的委托,在武汉市国际会展中心承办了“当代住宅科技创新与发展巡展——节能省地型住宅创新技术展”和“建筑节能科技产品新型墙体材料推广应用博览会”。展览期间,有设计、施工、开发企业技术人员和大专院校师生数千人参观了展览。此次活动,对推动我省“两型社会”建设起到了积极作用。
    六、加强学会自身建设 提高服务功能
    四年多来,我会十分注重学会自身的建设。理事会成员由一批有较高政治素质、有良好职业道德、学术上有成就、工作中有业绩、热心学会工作的专家、学者和有关领导干部组成,理事会年龄结构更趋于年轻化,知识结构更趋于专业化。为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我会经过努力,进一步健全了组织结构。组建了地源热泵和太阳能建筑应用专委会,目前正积极筹建绿色建筑与节能专委会。
    为了提高学会的服务能力、增强服务意识,每年都要召开1-2次各分会、专委会秘书长会议,组织参观学习,相互交流经验,提高秘书队伍的素质、激发秘书工作的热情、调动其积极性,更好的把学会的工作做得更好。
    四年多来,我会坚持改革创新,求真务实,努力工作,多次被省科协、省科技厅和中国建筑学会授予“先进集体”、“湖北科技周优秀活动奖”、“全国科普日活动先进单位” “省级学会之星”、“学会之星三连冠”等奖项及光荣称号。
    各位代表,第九届理事会经广大会员的共同努力,在民主办会、学术交流、科普教育、技术服务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学会活动不断深化,凝聚力不断增强,地位和影响力不断提高,综合实力不断增强。但是,我们感到与新时期的要求,与广大会员的强烈期望相比,还有很大差距。学会自我发展能力还不够强,分会、专业委员会的发展还不平衡,少数专委会开展活动较少,缺乏生机和活力。这些问题有待今后进一步解决。在此,我代表学会第九届理事会向在座的各位代表,并通过你们向多年来一直关心和支持学会工作的各级领导部门、挂靠单位和全体会员,致以诚挚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现在,第十届理事会即将产生,我们坚信学会在新一届理事会的带领下将迎来新的机遇与发展。新时期、新形势赋予学会新的任务和新的使命,也为学会的发展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空间,为此,我们建议新一届理事会进一步把学术交流作为学会的重要工作来抓,紧紧围绕我省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事业,更多关注重点工程的规划论证,关注民生工程建设,突出新能源新材料的应用。狠抓节能减排,以可利用、可再生、可持续为前提的资源转化和环境工程,发挥我省科技大省、人才大省的作用,在新学科、新领域占领制高点,为我省“两型社会”的建设和“两圈一带”的发展作出新的更大贡献。我们充分相信,广大会员及科技工作者,将在新一届理事会的带领下,将更加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认真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团结奋进,励精图治,不断开创学会工作新局面,为全省经济和社会发展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谢谢!

 
下一篇:

第一届湖北省土木建筑学会专家委员会换届会议顺利召开

上一篇:

关于邀请参观“2009中国(武汉)国际建筑科技博览会的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