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十月,汉江之畔的襄阳古城洋溢着浓厚的学术气息。2025年10月18日上午,第三届荆楚三晋传统建筑文化学术交流会在湖北襄阳正式拉开帷幕。来自湖北、山西、上海、河南等地的土木建筑领域专家学者共110余人齐聚一堂,围绕传统建筑文化的保护传承与创新发展展开深度研讨,共同探寻中华优秀建筑遗产的当代价值。

湖北省土木建筑学会秘书长方晓梅主持开幕式

会议现场

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湖北省土木建筑学会副理事长盛晖致辞

山西省土木建筑学会常务副秘书长李玉屏致辞

襄阳市城市规划设计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刘善主致辞
本次交流会由湖北省土木建筑学会、山西省土木建筑学会、湖北省历史建筑研究会联合主办,襄阳市城市规划设计院有限公司、湖北省城市规划协会历史文化保护专业委员会、湖北省土木建筑学会城建档案专业委员会共同承办。开幕式上,湖北省土木建筑学会副理事长盛晖首先致辞,他指出,荆楚与三晋文化同为中华文明的重要源头,两地传统建筑分别代表了南方水网地区与北方黄土高原的营造智慧,加强跨地域学术交流对推动传统建筑文化创造性转化具有重要意义。山西省土木建筑学会常务副秘书长李玉屏在致辞中回顾了前两届交流会的丰硕成果,指出要持续深化晋鄂两地在古建筑保护技术、传统营造技艺传承等领域的合作,让千年建筑遗产在新时代焕发新生。襄阳市城市规划设计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刘善主以《襄阳推介报告》为引,展现荆楚文化在汉江流域的璀璨绽放,为会议注入地域活力。

武汉轻工大学段翔教授主持学术交流环节
学术交流环节,思想的火花点亮古今。中国勘察设计协会传统分会监事长肖伟以《中国传统建筑的基础性研究》为题,梳理了传统建筑体系的核心特征,深入剖析传统建筑的“空间类型”与“建造体系”两大核心。湖北省荆楚建筑工程研究技术中心高级研究员樊少鸣,聚焦鄂东北古民居的“灵动浪漫”,以屋脊上的瑞兽、檐角的彩绘、梁头的雕花为切入点,揭示荆楚建筑“因地制宜、风格多变”的智慧。山西省古建筑与彩塑壁画保护研究院研究馆员王春波,则以“山西古建筑的时空密码”为题,从五台山佛光寺的唐代遗风,到悬空寺的险峻匠心,带大家穿越千年。华中科技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教授、博导万敏以《八景文化的潜在世界非遗特质研究》为题,并以唐河八景中的三景营造为例,详细介绍了中国传统"八景"文化是如何将自然景观与人文精神相融合。山西一建集团古建筑研究院院长晋朝锋分享的《山西传统建筑的时空对话》,以“五台山古建智慧保护工程”为例,揭秘科技赋能的实践路径,实现文化传承的现代重生。

专家报告
会后,与会专家实地观摩习家池、襄阳古城及603文创园等传统建筑。习家池畔,荆楚园林的曲水流觞与山西晋祠的“三绝”(古建、古树、古泉)形成鲜明对比;襄阳古城墙上的砖雕纹样,与山西平遥古城的防御体系,共同诉说着“城郭为骨,文化为魂”的东方城市智慧。

本次交流会通过学术研讨与实地考察相结合的方式,不仅深化了对荆楚、三晋传统建筑文化的认知,更搭建了多地域专家学者合作交流的长效平台。荆楚与三晋,一脉相承又各美其美。湖北的灵动浪漫邂逅山西的厚重沧桑,中华建筑文明的千年文脉正以崭新姿态,走向未来。
供稿:中华建设记者 李孟
核校:魏继华
审核:王莹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