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故宫凤凰楼

   日期:2019-03-15     浏览:113    

中国自古多名楼,名楼之中当推江南三大名楼为首。“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的黄鹤楼、“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岳阳楼、“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滕王阁,无不因文显贵。

同样是楼,被誉为沈阳故宫的凤凰楼无论是显赫声名、悠久历史,还是众多掌故,均不可与上述楼阁同日而语,但是其彰显出的东北先民的锐意进取的精神却毫不逊色于它们。

建造凤凰楼的是皇太极,他的父亲努尔哈赤在萨尔浒以少胜多,击溃明军20余万,自此纵横于辽东,后迁都于沈阳。作为当时沈阳最高的建筑,身处皇宫的凤凰楼的确是皇帝嫔妃纳凉远眺的绝佳场所,皇太极也曾经在这里召集王公贝勒读书讲史,但是它的建造者的目的不止于此。沈阳故宫的寝宫高于正殿,周围有高墙环卫,一遇战事,高墙即把故宫变为壁垒森严的城池,而处于崇政殿与寝宫之间的凤凰楼则是可以俯视全城的制高点。凤凰楼的存在,体现的是一种忧患意识和进取精神。当时的后金,尽管可以大败明军,但是面对仍旧强大的明王朝,依旧是蕞尔小国。未来何去何从?是称霸辽东,与明分庭抗礼,还是偏安于胜似赫图阿拉的盛京新城,向明俯首称臣?都不是。凤凰楼给了历史一个答案:秣马厉兵,问鼎中原。惟有进取,才能成就大业。而此时的大明王朝,则忙着在高出寝宫很多的大殿上努力维持着所剩无几的天朝威仪。

最终腐朽的明朝被清朝所取代,这是历史的必然。到了乾隆时期,清朝已是盛世,乾隆的“缔构常思祖业艰,千秋百二巩河山。于今试上高楼望,辽水依然襟带间。”一诗是在登上凤凰楼之后所作,其中有怀古、有感慨、有骄傲,却少见进取之心。乾隆又将“紫气东来”题于凤凰楼,意为感激先祖择沈阳这块福地,让清朝得以兴盛。可是福地之说终究归于虚妄,之后相继即位的清帝们逐步忘却了努尔哈赤一代是靠不断地开拓而建立基业的,他们一味贪图享乐、好大喜功、不思进取,将祖辈的勇猛顽强精神和所积聚的财富挥霍一空。凤凰楼也跟着落寞,一度成为皇家存放皇帝“圣像”、“行乐图”乃至开国玉玺的仓库。历史渐进,一个王朝即将没落,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清朝末年,提笼之辈,几个识得祖上劲弓铁骑;架鸟之徒,谁人记得八旗勇武雄风?当凤凰楼只剩下“凤楼晓日”的时候,这个王朝也终将走到尽头。创业艰难,守业又何尝容易?逆水行舟,不进则退。惟有不断进取,方是守业之道!面对沉溺于安逸的不肖子孙,凤凰楼如何不无奈?

百年弹指一挥间,人世已是沧海桑田,皇朝帝王,都已经灰飞烟灭,只留下凤凰楼静静地守候在过去的皇宫里。它仿佛是一个老去的巨人,虽没有轰然倒下,却也有些佝偻。太久的历史压在凤凰楼上,使它再没有力量去承受哪怕是几个游人的上上下下。曾经可俯瞰盛京城四方的它如今隐于沈阳的闹市, 有几分青春已逝的忧郁,有几分看透世事的沧桑,而更多的则是一种智慧的沉默。不知道凤凰楼会不会做梦?它梦见的又是什么?是昨日金戈铁马?是曾经的纸醉金迷?而梦醒之后的它又在想些什么?是感慨?是怀念?还是期望?

在新兴的高楼大厦上俯视渐渐老去的凤凰楼,难免会有一种悲凉、一种感伤。但是当我漫步于凤凰楼下时,才发现凤凰楼威严依旧。在楼下,我可以俯视历史,但对它,却要仰视。可能终有一日,凤凰楼会倒掉,但是它彰显的进取精神却会常存下去。

 
下一篇:

转发《中西部地区土木建筑学会联盟第十四届学术年会的通知(1号)》

上一篇:

中国国家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