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土木建筑学会2013年工作总结

   日期:2014-03-28     浏览:191    

2013年,学会在省科协、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省民政厅的正确领导和关心下,在各分会、专委会、地方学会、单位会员和广大会员的支持和热情参与下,理事会认真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团结带领广大科技工作者,紧紧围绕省委省政府、省住建厅城乡建设工作的总目标,积极组织开展学术交流、科技咨询、技术服务、专业培训、科普宣传等多项活动,圆满地完成了今年各项任务。受到上级学会和主管部门的好评,现将2013年学会工作汇报如下:

 

一、总结部署和分阶段推进学会工作

1.召开学会第十届三次理事长工作会议。

1月30日,召开学会第十届三次理事长工作会议。会议由理事长李德炳主持。参加会议的副理事长有梁晓群、张柏青、徐礼华、王爱勋、王乾坤、金志宏、邓志光、汪稔等学会秘书长王云泉及秘书处工作人员列席了会议。会议听取了秘书处2012年学会工作总结、2013年学会工作要点以及承办第三届《中国中西部地区土木建筑学术年会》筹备情况的汇报。各位理事长在听取汇报后,对2013年工作提出了一些很好的建议。李德炳理事长进一步强调;学会工作要紧紧围绕住建部和省住建厅的工作目标开展活动,全面体现省委省政府“竞进提质”的号召。并对学会2013年工作提出了四点要求:(1)学术交流的选题要更加注重实用性、指导性,促进城乡建设可持续发展。(2)科普宣传既要发挥各分会、专委会的作用,同时要充分发挥理事单位及会员单位的作用,将科普宣传活动和技术培训相结合。(3)建立学会争先创优的机制,开展先进分会、先进专委会和先进会员单位的评选活动,进一步扩大学会的影响力。(4)强化学会的自身建设,理事长、副理事长要充分履行职责,抓好各自分管的工作;常务理事和常务理事单位要起骨干作用;学会秘书处要不断提高服务基层、服务会员单位的水平,进一步提高工作质量,使学会工作上个新的台阶。

2.分阶段推进学会工作。

一是年初部署工作任务。3月15日,召开学会第十届六次常务会议。会议由省住建厅副巡视员、学会副理事长梁晓群主持。参加会议的有理事长李德炳、副理事长汪稔、王乾坤等常务理事。各分会、专委会、地方学会秘书长(秘书)及秘书处全体人员列席会议,共60余人。学会秘书处汇报了2012年学会工作总结、2013年学会工作要点及承办第三届《中西部地区土木建筑学术年会》筹备工作情况报告。大家重点针对2013年工作要点进行了讨论。建议可以联合举办国际性学术活动,邀请国内外知名专家进行学术讲座;组织会员单位赴国外考察工程项目及小城镇建设;加快推广BIM技术和建筑垃圾再生利用等。李德炳理事长在大家发言的基础上对会议作了小结。肯定了过去一年学会工作取得的成绩;各分会、专委会、地方学会及会员单位结合我省住房及城乡建设的实际,积极开展各种学术交流、科技咨询、技术培训、科普宣传、新技术推广等活动,为我省建设科技创新做了大量的工作。并就做好2013年的工作提出了三点要求:一是选准课题,加强学术研究。学术交流的选题要注重实用性、指导性,促进城乡建设可持续发展。二是要凝聚力量,丰富学会活动。三是要实干兴会,提升学会形象,要以全省住房城乡建设工作总目标为出发点,为我省实现跨越式发展发挥应有的作用。

二是年中推进工作进展。6月25日,学会秘书长工作会议在武昌召开。会议对学会上半年工作进行了小结,对下半年工作进行布置和安排;各分会、专委会及地方学会分别在会上交流了上半年工作情况。王云泉秘书长对下半年学会工作提出了具体要求。

三是年末总结并研究工作。11月19日,在中信建筑设计研究总院召开了学会工作会议。参加会议的有副理事长梁晓群、郭粤梅、徐礼华、秘书长王云泉及各分会、专委会、地方学会、理事长(主任)、秘书长(秘书)共60余人参加会议。会议传达了上级学会会议精神和第三届夏热冬冷地区绿色建筑联盟大会的情况。王云泉秘书长对学会2013年工作完成情况进行回顾,并对近期工作作了具体安排。会上,地方学会、分会、专委会分别汇报了2013年开展活动的情况,同时,也对今后学会工作提出了一些好的建议。梁晓群副理事长在听取发言后,充分肯定了大家所做的各项工作,希望将十八届三中全会的精神贯彻到学会工作中去,要高屋建瓴、明确思维、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对近期和明年的工作提出了五点要求:一是学术交流选题要更加符合工程建设实践技术应用的需要,把握学术的前瞻性方向;二是学术的方式要更加突出主题,呈现出更加清新实干的新气象;三是学会工作人员要改进工作作风,不断提高服务的有效性;四是要充分发挥科技社团的优势,面对政府职能转移,不断适应全面深化改革的要求。

3.加强学会组织建设。

3月15日,我会十届六次常务理事会审议通过温芙娟同志增补为学会秘书处副秘书长。同意吸收中铁十一局集团有限公司、中国中铁七局集团武汉工程有限公司、湖北深港环保工程技术有限公司、湖北长安建筑股份有限公司、武汉汇海机电工程有限公司5个单位为学会会员单位。

11月21日我会十届七次常务理事会采取通讯形式审议通过注销城市规划专委会;我会原常务理事王新国调整为王天宏;同意吸收武汉东方建设集团有限公司、武汉广益交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湖北长耀明太阳能股份有限公司、武汉兆辉新能源运营管理有限公司为我会会员单位。

12月3-4日,村镇建设专委会召开了第六次全体委员大会,产生了新一届村镇建设专委会。

 

二、开展学术交流促进经济建设

我会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始终将开展学术交流活动作为首要任务,举办多类型、多层次的学术活动。结合我省城镇建设、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大中型土木工程设计建造、城镇节能减排等方面进行探讨研究和交流。据不完全统计,今年我会及分会、专委会、地方学会举办各类学术年会、学术报告会、交流会和新技术、新产品的推介会等共59次,征集交流学术论文344篇,共有7216人次参加交流活动,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围绕土木工程建设开展学术交流。

5月9-10日,我会与宜昌市土木建筑学会承办第三届《中国中西部地区土木建筑学术年会》。其主题为:“超高层建筑设计与施工”,旨在针对超高层建筑设计与施工中出现的技术疑点、难点进行探讨和研究,以促进中西部地区超高层建筑设计与施工技术相互交流、共同提高。湖北、陕西、河南、山西、新疆、甘肃六省区的专家及工程技术人员210余人参加了年会。年会邀请到华东建筑设计研究院副总工程师王卫东、中南建筑设计院股份有限公司总工程师李霆、中建总公司施工技术专委会主任委员张希黔教授分别结合工程实例作了专题报告。此次年会收到学术论文87篇,评出优秀论文60篇,其中一等奖6篇、二等奖24篇、三等奖30篇。参会代表一致认为:超高层建筑已成为社会发展和时代的需要。在充分利用城市土地资源,提升城市建设品质、丰富城市景观效果、营造宜居城市环境等方面,研究超高层建筑设计与施工等课题,具有重要意义。

工程结构专委会在中南建筑设计院举办“关于建筑效能减震”专题学术交流活动。活动邀请到中国建研院汤荣伟博士作专题报告,介绍了建筑消能减震结构设计方法和屈曲约束支撑以及在计算软件中的实现,常兆中博士作了题为“隔震结构设计与施工”的报告,来自各设计院的设计人员80多人参加了会议。这次会议交流内容丰富多彩,参会的设计人员都感到受益匪浅。

5月7日结构加固专委会,邀请中国工程院院士董石麟教授来汉作题为“现代大跨度空间结构在中国应用发展与创新”的学术报告,共有150余人参加报告会。10月11-13日在武汉大学承办了第一届国际非均质材料与结构大会,来自美国、欧洲、澳大利亚等10个国家和地区的100多位专家学者与会交流。10月18日,邀请大连理工大学建设工程部部长,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李宏男作了题为“结构健康检测系统集成及其工程应用”的学术报告,约有100余人参加报告会。

2.围绕绿色建筑和新能源利用开展学术活动。

4月1-3日绿色建筑与节能专委会积极组织会员单位专业技术人员参加由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中国绿色建筑与节能专委会主办的《第九届国际绿色建筑与节能大会》。大会主题为:“加强管理,全面提升绿色建筑质量”。在会上国内外专家共同交流了绿色建筑与建筑节能技术标准、政策措施、评估体系、检测标识。专委会有两篇论文被大会收录,并在分会场结合我省实际介绍了因地制宜开展绿色建筑普及与提升的具体做法。

1月15日,绿色建筑与节能专委会配合省住建厅和科技发展中心组织专家对各地申报的12个绿色建筑项目进行了评审。其中武汉凯乐桂园等10个项目被评为二星级绿色建筑,潜江市世博湖北馆复建工程和武汉中央文化区万达瑞华酒店二个项目被评为一星绿色建筑。

11月9日建筑师分会为配合武汉设计双年展,在中南建筑设计院举办了“绿色建筑设计主题日”大师讲堂活动。袁培煌大师和黄星元大师发表的《建筑创作的思考》和《建筑创作原则解读》演讲,以国内近几年兴建的著名大型公建为例,提出了建筑功能、造型、造价、视觉及对城市文化、空间的影响等重大原则问题在设计中去思考“绿色”的深刻内涵和本质。被动式节能的概念纳入了“绿色建筑”的研讨内容,这对绿色的内涵既是一个突破,也是一个丰富,使与会者对绿色建筑的认识有了很大的启发与提高。

10月25-26日,我会秘书处和绿色建筑与节能专委会约30余人参加了在重庆举办的“第三届夏热冬冷地区绿色建筑联盟大会”。大会主题为“立足区域特点,解决区域问题,推动绿色建筑规模发展”。我省绿色建筑与节能专委会肖伟、陈宏、李远江、彭波等四位专家分别在《绿色建筑科技》和《既有建筑绿色改造》两个分论坛上作了发言。此次会议认真贯彻落实发展生态文明、建设美丽中国的国家发展战略,积极促进夏热冬冷地区绿色建筑技术、政策深入交流和研讨,对进一步整合各方资源,更好地形成推进绿色建筑的合力将发挥积极的作用。

9月27日地源热泵专委会,与浙江陆特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联合举办了“设计师沙龙”,会议就地源热泵项目设计的重点、要点进行了深入交流与探讨。在汉设计单位技术人员及媒体等代表共100多人参加会议。8月23-24日,专委会组织专业人员参加在天津举办的“2013第五届中国地源热泵行业高层论坛”。会议主要交流和探讨国家相关政策的核心内容,促进地源热泵技术更快地健康发展。主任委员陈焰华代表我省在会上作了题为《2013年湖北省地源热泵发展概况与发展趋势》的学术报告。10月28日,组织地源热泵行业人员参加了在汉举办的“英中绿色可持续发展年会”,多家英国知名企业在会上交流了低碳和节能环保领域的领先技术,相关企业就绿色节能建筑、城市规划与改造、污水及废物处理、空气质量与污染控制、可持续发展及可再生能源等领域的合作进行交流与洽谈。11月5日-8日,主任委员陈焰华还代表湖北在“2013中国制冷学会学术年会”上作了《湖北地区地源热泵技术应用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分析》学术报告。12月19-21日,组织会员单位参加“2013年全国热泵学术年会”,会议以地源热泵技术工程应用为主题开展研讨和交流,并邀请国内学者和日本专家作专题报告。陈焰华主任在会上作了题为《地源热泵工程应用关键问题探讨及案例分析》的学术报告。

12月20日,省暖通空调专委员会与省热能动力专委会、省制冷学会空调热泵专委会联合举办了“2013湖北省暖通空调制冷与热能动力学术年会”。省土木建筑学会副理事长梁鸣、副秘书长李立新、武汉土木建筑学会秘书长杜贤交出席会议并致辞,来自全省32家设计院所,9所高校及25家企业共计430余人参加了会议。大会共征集论文111篇、会上交流15篇。针对温湿度独立控制技术的应用、冬冷夏热地区供热方式的选择、地源热泵技术在我省的应用、热电冷三联供技术等热点问题以及暖通空调领域新技术、新方法、新产品进行了广泛的交流。此次会议,不仅展现了湖北地区暖通空调行业的技术创新成果,而且加强了专业技术人员、高校教师、设备厂家之间的沟通和交流,凝聚了“产学研设”力量,受到了与会代表的一致好评,为进一步推动湖北省暖通空调事业的发展和“两型社会”的建设奠定基础,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3.围绕城镇建设和市政基础设施开展学术交流。

为推进我省新型城镇化建设,村镇建设专委会于12月3-4日,在大冶市灵乡镇召开了“新型城镇化研讨会”。这次会议主要是围绕我省新型城镇化建设和未来信息城镇化发展前景进行探讨。会上,介绍了大冶市城镇建设状况和未来近远期城镇发展规划方案。与会专家分别以《中国新型城镇化的发展与研究——花山模式探索新型城市化建设》、《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小城镇挑战和机遇》、《共生:新型城镇化的设计理念》等为题展开了交流。大家认为,新型城镇化建设应以人为本,在世界环境气候日趋恶劣的形势下,应编制出城乡——环境——健康——智慧的新型城镇规划。新型城镇建设应将重点放在改善农民居住与生活环境、卫生和教育上。新型城镇化建设最终目的是提高农民收入、改善农民生活质量、以农为重,切不可盲目的毁村建镇,扩大城镇规模强拆强建而不顾农民的自身感受。会议邀请了台湾学者、高校教授、规划设计专家共30余人。通过交流,使大家对新型城镇化有了更新的认识。

7月18日,市政工程专委会举办了专题学术讲座。组织会员单位相关专业技术人员40余人听取了华中科技大学赵宪尧教授和赵丽元博士后作的题为《城镇化与可持续发展——美国道路考略》的学术报告。介绍了对美国佛罗里达州的城镇、道路、交通、环境、居住和历史文化等方面的考察情况及感受。结合我国首次推出的“交通情景控制规划”理论及美国交通预测模型的建立、维护、管理概念,对城市化发展的“聚集”与“舒展”理论进行评价,特别对道路中央分隔带、停车候驶、环形交叉、连续交通的广泛应用,对村镇城市的历史文化保护作了进一步介绍和推荐。11月6日,组织技术人员参加“2013城市道桥与防洪第八届全国技术论坛”。在会上,我省代表作了题为《武汉市雄楚大街BRT系统交通组织设计与研究》、《风景区特长湖底城市隧道特点与关键技术创新》论文发言,并收录于论文集。学术交流活动,使专业技术人员增进了对国内外先进城市管理模式的了解,推进了我省城市道路的建设与管理。

铁路公路桥梁专委会多次组织各种学术交流活动。7月23日,举办了“基于梁轨相作用的中欧铁路桥梁设计规范比较”的学术专题讲座。中南大学博士生导师戴公连教授从梁轨相互作用基本原理、中欧规范设计参数检算标准对比、中欧规范计算对比算例、课题组研究进展五个方面进行演讲,共有70余人参加会议。参会人员结合自己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向戴教授进行请教,现场互动气氛热烈。9月10-11日,组织技术人员到铁路桥梁施工现场观摩,重点观看了贵广铁路穗盐路、东平水道、思贤窖、南沙涌等几处有代表性的在建桥梁工点。听取设计人员介绍了几座桥的技术特点和创新点及施工工法。7月11日,专委会组织人员赴大连参加“2013年全国钢桥设计与施工新技术高级讲座咨询会”。会议就“我国公路钢桥设计与施工技术新进展”、“公路钢桥的常见破坏形式与设计方法”、“车辆荷载与铺装对正交异性钢桥面疲劳的影响”等有关钢桥设计与施工的学术问题进行了专题讲座和现场答疑。我省是桥梁设计施工大省,在近十年最具代表性的100座桥梁中,有58座是由我省铁公桥专委会成员单位设计或施工的。11月22日,武汉市第二届设计双年展确定高速铁路为主题,由铁四院桥梁专家作了重点演讲,并在会场展出了高铁桥梁工程的图片展板资料。

我会与施工技术专委会联合举办了两次桥梁施工现场技术观摩交流会。10月23日,举办了“江汉六桥综合施工技术现场观摩暨BIM技术交流会”,有70余人参加了会议。会议围绕江汉六桥建桥技术和建筑行业近几年的热点课题——BIM技术的发展与应用展开交流活动。结合对江汉六桥施工现场采用先进技术的观摩,引起了与会代表的浓厚兴趣。12月12日,在武钢城市建设投资有限责任公司举办了武汉鹦鹉洲长江大桥汉阳接线工程“ST60塔式支撑架体系应用技术交流会”。会上,就ST60塔式支撑架系统施工工艺、方案设计、塔架安装、检查验收、施工控制要点与碗扣架对比分析、施工标准等方面作了详细介绍,并进行了技术和成本分析比较。与会人员与生产企业和施工应用单位就ST60塔式支撑体系应用及施工方面的问题进行技术探讨和交流,一问一答的互动式交流气氛甚为热烈。通过交流,来自施工行业的180余名专家和单位代表对ST60塔式支撑架体系这一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有了较为全面的了解。

11月16日,襄阳市土木建筑学会举办了题为“襄阳市城市排水技术研讨会”。会议以襄阳市三元路涵洞改造工程的施工经验为案例,对城市排水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分别从“三元路立交排水泵站改建设计与维护管理”、“襄阳市区排水建设存在的问题与解决措施”、“三元路道路排水工程施工状况”等方面展开交流。

武汉土木建筑学会邀请台湾鼎汉交通咨询公司交通顾问陆进胜先生作了《大都市交通线路重整规划》和《城市交通枢纽和调度场站规划》报告。内容涉及公交重整与配合地铁通车案例思考、私人运具的管理和抑制、渐进式公交网改革、公交营运绩效分析、公共交通枢纽的功能与分类、公交枢纽布局原则、公交枢纽规模估称及国外枢纽案例等,对武汉市当前面临的诸多问题具有较强的针对性。

4.围绕推广“四新”成果,不断提高工程技术含量开展交流。

近几年,随着建筑领域各项技术不断创新,研发了一批新工艺、新设备、新产品、新材料,为建筑设计、施工及市政工程建设提供了更多新的选择。

4月份,建筑电气专委会举办了“视频安防监控系统技术及产品研讨会”。在汉各设计单位技术人员240余人参加。会上,介绍了视频安防监控系统技术及产品最新进展和在智能楼宇、小区及智慧城市等方面的应用。6月份,举办了“综合布线技术在建筑物中应用”学术报告会。重点介绍了当今国内外先进的综合布线技术及产品的应用方案,为广大建筑电气专业技术人员提高建筑物的综合布线的应用水平提供了优秀的技术解决方案。11月8日,举办了两年一次的学术年会。建筑电气和专业技术人员产品生产企业代表共300余人参加会议。企业代表在会上进行了新产品推介和交流。年会为广大建筑电气专业技术人员和生产企业搭建了一个产、学、研学术交流平台。为建筑电气专业技术人员技术水平的提高发挥了积极作用。

4月19日,热能动力专委会举办了“数码涡旋产品与技术推介会”,到会有150余人。生产企业介绍了数码涡旋产品的特点与应用技术,并在会上现场答疑,与会代表对这一产品与技术有了进一步的了解,使建筑的优化设计多了一种新的选择。11月5日,为推广可再生能源的应用,举办了美意水(地)源热泵新设备产品的推介会,40余名设计人员参加了推介会。

武汉土木建筑学会2013年开展“四新”推广活动12场次,参加2095人次。主要内容涵盖计算机审计软件、建筑电气、建筑给排水、暖通、勘察测量以及环卫等专业领域的设备、材料和产品。通过推介活动,为专业技术人员在建筑设计与施工中选用“四新”产品和技术提供了信息,也为“四新”产品和技术开拓了市场,促进了生产企业创新积极性。

6月,建筑工程管理分会在“中央商务区泛海工程”现场举办了关于“自动提升脚手架在高层工程中应用”交流会,36人到现场观摩并交流。

5.围绕工程勘察和地基工程开展学术交流。

1月10日,土工基础专委会在武汉冶金勘察设计院举办由年轻技术骨干主讲的学术交流活动。交流的主要内容为:“介绍冀东水泥黑龙江有限公司7200t/ol熟料水泥生产线岩土工程项目整体优化设计”、“土工步复合锚杆在碎裂岩中的应用与研究”、“中冶数码、三维地理信息系统及无人机遥感系统演示”等。共82人参加。大家一致认为,交流会内容新颖、丰富、开扩了眼界,充分发挥了年轻技术骨干在学术交流活动中的作用。

10月下旬,工程勘察专委会与中冶武汉勘察研究院承办了由中国建筑学会工程勘察分会、中国勘察设计协会岩土分会主办的“第四届工程勘察信息化论坛”。来自全国的80余名代表参加了学术交流大会邀请了多位勘察设计大师和著名专家,分别作了16场高质量的学术专题报告,反响很好。11月7日,在福建省福州市举办了“中南勘察设计情报网站2013年年会暨学术交流会”,我省及广西等地代表70余人参加了会议。会议邀请了福建省建筑设计院戴一鸣大师作了“BIM发展现状及其在工程勘察中的应用探讨”专题讲座,报告内容丰富、图文并茂。其他与会专家也分别作了题为“岩溶地区桩筏基础与CFG桩+筏板基础方案分析比较”、“武汉绿地中心岩土工程勘察简介”、“泉州湾跨海大桥地质勘察”、“武汉市南部地区岩溶地面塌陷的分布规律及分析”等学术报告。结合工程实例探讨和研究土工基础和工程勘察中的理论和学术问题,交流达到了预期的成效。

襄阳市土木建筑学会结合市政工程建设,多次组织专家对樊一泵站深基坑支护工程方案进行技术探讨,找出了工程存在的隐患,调整设计方案与思路,保证了工程的质量和安全。

武汉土木建筑学会组织了1000余人参观学习中建三局承建的“武汉绿地国际金融成(606)项目的深基坑施工技术”,参观的工程技术人员学习观摩了超大型深基坑施工的巨大挑战和施工中的各种对策措施,有利于提高大家的业务素质。

6.围绕城镇规划与建筑设计开展学术交流活动。

2月28日,江汉石油土木建筑分会邀请南京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副院长、博士生导师翟国方教授作了题为“中国新型城镇化思考”的讲座,分会会员150人参加。9月27日,邀请长江大学高奇教授作“文化城市品读”的学术报告。从“城市文化界定”、“城市文化”、“城建文化”三个方面展开探讨,近200余人参加报告会。10月11日,与江汉大学城市建设学院共同举办大学生学术论文报告会。论文《城市拆迁制度探讨》把目光聚焦在当前我国面临的拆迁问题,分析了我国城市拆迁矛盾产生的深层次原因,论文《风水建筑——讲述那些正在湮没的故事》等受到大家一致好评。7月22日——8月7日,组织20余名分会会员赴美国考察学习,了解美国大中城市的规划与建筑文化及生态环保、建筑节能、抗震防灾等。考察后会员进行了充分交流,使大家增长了见识,收益颇丰。

5月5日,建筑师分会邀请中非联合教学小组来汉开展学术交流活动。理事长桂学文总建筑师,唐文胜副总建筑师等与来自法国的三名教授和华科大的两位教授及13位法国建筑学研究生开展座谈交流活动。桂学文理事长介绍了中国的建筑文化及中南建筑设计院近十年来的主要作品,重点介绍了大型铁路站房的设计,中法双方就“旧建筑保护”与“中法建筑师角色差异化”等问题进行沟通与探讨。6月7日,建筑师分会协同中南建筑设计院和湖北混凝土与水泥制品协会承办了“首届中国装饰混凝土设计大赛巡展(武汉站)”。展会上,理事长桂学文、副理事长李保峰及外省的专家进行了专题演讲。武汉地区大专院校和建筑设计单位120余名专家、学者及建筑师、工程师参加了此次活动。11月12日、17日,为配合武汉市第二届武汉设计双年展活动,分会在华科大举办了两次题为《2013武汉国际数字建筑论坛》。邀请了美国、挪威、法国、新加坡、香港等多位国内外学者和建筑大师到武汉讨论与交流。设计单位及大专院校200多人参加了论坛活动。11月16日,在中南建筑设计院举办了“设计成就城市之美”论坛。名誉理事长袁培煌大师、理事长桂学文、副理事长肖伟等多位知名专家在论坛上进行了主题发言和交流。同时,还举办了“BIM自由论坛”活动,中信建筑设计研究总院副总建筑师叶炜讲述了《BIM技术在大型公共建筑中的实践》,中南建筑设计院宁文峰讲述了《BIM工程实践》,并现场进行互动交流,250余名设计人员参加了论坛。11月22——24日在华科大举办了“2013年中国第四届工业建筑遗产学术研讨会”,来自全国及武汉的建筑师近150人参加了会议。此次研讨会主题为“工业遗产的田野调查和价值评价”,旨在研讨做好工业遗产田野调查和价值评价方式,为工业遗产的保护和适宜性再利用奠定良好的基础。

12月20日,省土木建筑学会建筑师分会、武汉土木建筑学会建筑设计学术分会、湖北工业大学在湖北工业大学艺术设计学院联合举办了“2013年湖北省暨武汉市建筑师学术年会”。省土木建筑学会副理事长王乾坤、常务副秘书长黄光碧参加了会议。王乾坤副理事长、建筑师分会会长桂学文先后致辞。本次会议以“多元探索:建筑创作与建筑教育”为主题,旨在通过分享当前国内外土木建筑领域的前沿的研究成果和突出的实践经验,鼓励多元化的理论与实践探索,强化集约、绿色、智能、低碳的意识,增进校企合作交流与协同创新,以提高从业人员的理论、设计与建设能力。会议邀请了国内外知名的建筑师和教育工作者分享了建筑创作和教育的经验。中南设计院股份有限公司总建筑师桂学文和副总建筑师唐文胜分别做了专题报告,中信建筑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副院长肖伟和副总建筑师叶炜对他们近年创作的作品做了精彩的介绍。来自华中科技大学、武汉大学、武汉理工大学、湖北工业大学的教授、学者及师生200余人参加这次年会。

 

三、组织学会活动增强学会影响力和凝聚力

1.举办迎春联谊活动。

2013年1月24日,我会与省工程建设专家委员会联合举办迎春联谊活动。在新春佳节即将来临之际,邀请各分会、专委会、地方学会的主任委员、秘书长和部分专家及曾经在学会工作过的老同志共90余人欢聚一堂,开展辞旧迎新活动。副理事长梁晓群、秘书长王云泉代表学会和专家委员会感谢大家在过去一年里对学会和专家委工作的关心和支持。联谊会采取自娱自乐的形式,节目内容丰富多样,有歌曲演唱、京剧清唱、舞蹈表演、古筝独奏等,参加表演的有年近八旬的老专家,也有80后的年轻人,大家欢聚一堂、其乐融融。

2.配合相关竞赛,组织评选活动。

中国建筑学会2013年开展了“第九届中国建筑学会青年建筑师奖”评选活动,经评审,我会会员单位中信建筑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高安亭获得本届中国建筑学会青年建筑师奖。另外,组织我省13个大专院校建筑学专业的60多名大学生参加全国大学生建筑方案设计方案竞赛活动。

我会与省房地产业协会联合组织开展中国土木工程学会“2013詹天佑奖优秀住宅金奖”参评工程的推荐及预选工作。经推荐,中铁大桥局集团地产有限公司百瑞景中央生活区一期和武汉高尔夫城市花园房产开发有限公司的高尔夫城市花园四、五期两个项目被评为“2013年中国土木工程詹天佑奖住宅小区金奖”。百瑞景中央生活区一期工程推荐参加第十二届詹天佑大奖的评选。10月26日,我会秘书处和获奖单位派代表参加了在京召开的“2013中国土木工程詹天佑奖优秀住宅小区技术交流会”。大会在获奖点评中,对我会推荐的“百瑞景中央生活区一期”、“高尔夫城市花园四、五期”项目在技术创新,节能环保等方面进行了重点点评和充分肯定,并获得了荣誉证书和奖牌。

8月1日——4日,我会和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在恩施土家族自治州承办了由中国土木工程学会隧道及地下工程分会、隧道及地下空间运营安全与节能环保专委会主办的《运营安全与节能环保的隧道及地下空间暨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第四届全国学术研讨会》。我会副理事长王乾坤代表湖北省土木建筑学会向大会致辞。会上,孙均院士和杨永斌院士分别作了专题报告。还有23位国内外专家分别作了学术交流。来自国内外交通、市政、水利、矿山等领域的企业、高校和研究机构的专家、学者及工程技术人员约150多人参加了会议。

10月21——23日,我会派员参加中国建筑学会2013年年会暨成立六十周年纪念大会,年会主题为“繁荣建筑文化、建设魅力中国”。我会建筑师分会副理事长李保峰、肖伟在论坛上分别作了题为《雷锋与好人——具有绿色意识的普通建筑尝试》和《第15届园博会低碳绿色园林规划设计》演讲。我会秘书处方晓梅、武汉土木建筑学会秘书处徐兰获突出贡献奖的称号。我会工程结构专委会主任委员李霆、建筑给排水专委会副主任委员李传志、建筑电气和太阳能建筑应用专委会李蔚及熊江获得中国杰出工程师殊荣。我会单位会员、中南建筑设计院股份有限公司、中信建筑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中铁大桥勘测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华中科技大学等单位参加了大会举办的科普展览。

结构加固专委会经过积极准备和认真策划,于10月17日——19日成功承办了由省教育厅、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省土木建筑学会联合主办的《市政杯第一届湖北省大学生结构设计竞赛》,竞赛题目是“冲击荷载作用下四层建筑结构模型设计”。我省12所高校共140余人参加。本次竞赛活动使在校大学生进一步提高了创新意识,更好地掌握结构设计理论。经过为期3天的紧张竞赛,各队选手相互交流、同场竞技、展示才艺、增进友谊。竞赛评出一等奖4个、二等奖7个、三等奖13个、优秀组织奖2个。

12月25日,绿色建筑与节能专业委员会在湖北省建筑科学研究设计院汉南基地召开了第一届二次全体会议。参加会议的有省土木建筑学会副理事长、武汉理工大学副校长、专委会副主任委员王乾坤,副秘书长李立新出席了会议。会议由专委会秘书长唐小虎主持。学会副秘书长李立新到会讲话,专委会主任委员饶钢向会议汇报了专委会成立以来的工作总结,专委会秘书长唐小虎介绍了夏热冬冷地区绿色建筑联盟的基本情况以及前三届联盟大会的组织概况,并就在武汉召开“第四届夏热冬冷地区绿色建筑联盟大会”的相关筹备工作展开了座谈和讨论,初步确立了“第四届夏热冬冷地区绿色建筑联盟大会”筹备工作小组的人员名单。各位与会代表还兴致勃勃地参观了湖北省建筑科学研究设计院汉南基地的各类检测试验设施。此次会议的召开,不仅促进了各位委员之间的交流,而且为“第四届夏热冬冷地区绿色建筑联盟大会”的举办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3.筹备设立学会科学技术奖。

8月,我会为推动湖北省土木建筑科技进步,充分调动广大土木建筑行业科技工作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表彰和鼓励在土木建筑进步活动中作出突出贡献的个人与集体,经省科技主管部门同意和参照兄弟学会的做法,拟设立湖北省土木建筑科学技术奖。现已完成《湖北省土木建筑科学技术奖奖励办法》初稿,待进一步征求意见后,经学会理事长会议及常务理事会通过于2014年开始实施。

四、发挥技术优势参与编制标准规范工法

1.参与国家行业技术标准、规范的编制。

建筑电气专委会多次选派专家参加国家行业技术标准、规范的编制审查工作。组织专家完成了《建筑物电子信息系统防雷技术设计手册》修编,参编了《民用闭路监视电视系统工程技术规范》。

城市燃气专委会组织专家参与了国家《燃气服务导则》GB/T28885、《燃气系统运行安全评价标准》GB/T50081及《燃气安全实用手册》的编制并参加全国对标准的宣贯活动。课件落名均是湖北省土木建筑学会城市燃气专委会和湖北省燃气科技委,扩大了我省燃气行业在国内的影响。还参与了国家标准《城镇燃气运行维修安全技术》、《燃气手动阀门》、《管道燃气自闭阀》、《切断型皮膜燃气表》、《燃气加臭系统技术规程》、《城镇燃气系统自动化工程技术规程》的编写、咨询和审查工作。

结构加固专委会将已编制完成《纤维片材加固砌体结构技术规范》,于12月召开了专家评审会,修改完善后已报待批。

地源热泵专委会组织专家参与了国家标准《地源热泵系统工程技术规程》的编制工作。

2.编制地方标准和制定行业规则。

城市燃气专委会组织专家参与了《城镇燃气运行维修安全技术》和《武汉市燃气转向规划》的修编工作。多次组织专家对省内外天然气工程规划、科研等重要燃气项目的论证、咨询、安全评价等工作。

地源热泵专委会参与编制了中南地区工程建设标准《地源热泵工程设计施工标准图集》,和湖北省地方标准《地源热泵系统工程技术规程》。

3.制定和修定工法。

湖北省工建分会组织专业人员制定和修定工法。11月7日,《建筑结构多重连结加固》、《双杆双向水泥搅拌施工工法》、《汽轮发电机组预埋螺栓套管施工工法》关键技术,经专家评审已申报国家级工法。《水池池壁高吊模》、《烟囱内井架柔性移置模板施工工法》以及与中建三局合作的《亲水平台跳仓法大模板施工工法》获省级工法。

 

五、开展科普与技术培训提高会员素质

1.开展科普活动。

我会与地方学会一直把科普活动作为一项重要工作。

9月12日,暖通空调专委会为了响应全国科普日活动,在武汉科技大学城建学院举办了“地源热泵空调技术普及活动”。武汉科大及周边高校的60多名学生参观了“陆特能源·武科大地源热泵研究基地”,基地的专职老师为同学们详细讲解了地源热泵技术的发展及现状,并进行了演示和操作,使学生们对这一新技术有了比较全面的认识,达到了科普的目的。

9月17日,结构加固专委会举办了关于“建筑风洞与结构风振”的科普演示活动,有20多人参加此次活动,听取了详细讲解,对建筑风洞与结构风振知识有了较全面了解。

襄阳市土木建筑学会和宜昌市土木建筑学会组织技术人员积极参加科普宣传团活动,重点宣传建设领域节能减排、生态环保、绿色建筑、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应用等方面的知识。深圳市卓众建材公司在科技现场展示了新型防水涂料种类及施工方法,发放宣传资料,效果显著。

2.开展技术培训。

受省住建厅委托,我会配合省注册师管理委员会在武昌举办2013年度一、二级注册建筑师和结构师继续教育培训班。近800名工程技术人员参加了继续教育。

地源热泵专委会为推动和指导地源热泵技术在我省规模化应用和产业化发展,充分发挥技术优势、积极组织专家为地、市、州提供技术培训,针对地源热泵工程建设中的疑难问题进行研讨和咨询,先后培训了200多人,帮助基层专业技术人员提高地源热泵工程项目的建设实施能力。

8月,建筑电气专委会组织对国家标准《住宅区和住宅建筑内光纤到户通信设施工程设计规范》的宣贯和培训。

6月22日,工程勘察专委会于在中南建筑设计院举办新工法培训,100多人参加,专家对MJS、S-RJP、SQJ等工法分别介绍其用途,并举施工案例加以说明。在培训过程中,与会人员与专家针对一些设计施工中的问题进行了讨论和交流。

城市燃气专委会组织专业技术人员对省内燃气企业三类人员,200多人进行了业务培训。

6月,东风汽车公司分会配合公司相关部门,对公司施工企业单位集中举办文明施工及消防、安全等方面的培训,共培训员工130多人。

4月10日,铁公桥专委会组织相关人员参加“湖北省科技奖励工作培训班”,深入了解和掌握我省科技奖励工作政策和导向。4月22日——23日参加武汉市第七期重大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培训班。5月10日参加“安全管理人员培训班”,并由省安全生产宣传教育中心核心《安全培训合格证》,保证单位安全管理人员持证管理的依法合规有效性。4月21日,7月12日还分别参加了《劳动合同法》最新解读和营业税改增值较及一级土地开发项目相关联税务的培训班。

武汉土木建筑学会举办各类培训班和技术讲座16次,参加学习和培训人数达2449人次。主要内容为新出台的技术规定及管理法、新升级出版的计算机软件、新的设计、施工技术、安全生产等。

宜昌市土木建筑学会为了推行《宜昌市建设工程施工图设计文件审查信息管理系统》的正常运行,对全市房地产开发企业、设计单位、审图工程师、业主报建人员举办审图软件应用培训,共计300多人参加。10月19日至21日,举办了鄂西片二级注册师继续教育培训,共培训80多位注册师。10月22日,邀请专家对地方标准《低能耗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贯宣和技术培训。共300余人参加了培训。

 

六、我会与省工程建设专家委员会共同完成的工作

1、组织审查鉴定工作。

配合省住建厅组织专家对建设科技成果及产品进行审查鉴定33项。其中《舞水河怀化城区段综合治理工程无导流渠复合型水堰综合技术》等科技成果8项,《藻钙装饰板》等产品鉴定25项。组织专家对“环梁——环形牛腿钢骨混凝土梁柱节点”等42项施工工法关键技术进行了评审。

2、组织开展技术咨询和方案审查等活动。

组织专家开展技术咨询和基坑工程设计方案审查等活动。完成了“武汉横店影视摩尔城一期项目基础选型技术咨询”等55项;对“潜江市曹禺大剧院B区地下室深基坑工程设计方案”等65项工程进行了审查。

3、开展施工图调审工作。

受省住建厅的委托,组织专家对全省各施工图审查机构已通过审查的35个房屋建筑工程项目和17个市政工程项目进行施工图调审。

4、组织有关奖项的申报、初审工作。

受上级学会和有关主管部门的委托,对《武汉市行政服务中心(市民之家)》等5个申报鲁班奖项目和《武汉积玉桥万达广场工程(一期)酒店项目》等3个申报国优奖项目组织专家进行了设计评审。

5.完成2013年度湖北省建设科技计划项目和建筑节能示范工程的立项评审工作。

为进一步发挥科技和示范工程在城乡建设领域的引导作用,受住建厅的委托,组织专家对“城市总体规划编制的探索与实践”等50个科技项目及“清河星苑小区”等32个项目立项进行了评审。

6.组织专家参与标准的编制。

7.我会协同武钢建工集团编制完成了湖北省地方标准《热轧U型钢板桩应用规程》(征求意见稿)、《ST60塔式支撑脚手架施工规范》(征求意见稿)。

7、组织专家为基层和企业提供技术服务。

3月,受十堰市建委委托,推荐中南市政设计院桥梁专家为十堰市中岳路跨人民路高架桥进行设计复核及咨询工作并提出加固方案;7月,受鄂州市建委委托,组织专家对在建建委办公楼空调系统进行技术咨询;8月,受赤壁市建设局委托,组织专家赴赤壁对建筑市场人工砂应用情况进行咨询并提出加强管理的意见。

为民营企业提供技术支撑。为武汉、荆门、荆州、咸宁、襄阳等小型民营企业推荐专家,扶持企业技术开发和提高产品质量,搭建“产、学、研”平台,为企业的发展提供技术支撑,受到企业的好评。

 

七、办好学会刊物注重学会网站建设

1.出版论文专刊。

《湖北土建》全年出版正刊4期,发行4000册。为配合《第三届中国中西部地区土木建筑学术年会》和“建筑电气专委会2013年会”的召开,出版了《超高层建筑设计与施工》、《建筑电气设计与研究》论文专刊两期。共刊登论文188篇。《年会》征集学术论文138篇,其中一等奖14篇、二等奖24篇、三等奖30篇。利用期刊宣传介绍获优秀工程勘察设计一等奖的工程项目和会员单位的情况,向核心期刊推荐刊登7篇优秀论文。

《简讯》发行4期,共2800册。主要转载上级学会和主管部门有关信息和反映我会开展的各项活动等。

2.更新调整期刊版式。

《华中建筑》对期刊版式进行更新调整。增设了《华中建筑》创刊30周年专栏,回顾30年来的风雨历程,并以此为新的起点。注重人才培养,分期安排相关编辑人员参加业务培训,不断提高编辑人员业务水平,并多次参加专业技术品牌期刊的交流活动,不断扩大刊物的社会影响和知名度。《华中建筑》经学会申报,被省科协评为“2013年度科技创新源泉工程”优秀科技期刊,华中建筑杂志社被省科学技术期刊编辑学会评为“最佳先进集体”,总编辑俞红被评为“最佳先进工作者”等光荣称号。

《中华建设》杂志社狠抓队伍建设,不断加强编辑力量,新增了编辑记者和美术编辑11名。在杂志版面创新上狠下功夫,推出了《封面人物》栏目,实现“在内容的选取上、版面的设计上有一个质的飞跃”的目标。突出了对外国大使,政府要员、建设界知名人士的采访,扩大了杂志的影响力,使刊物的发行量在原有的基础上又有了一个新的提升。

《土工基础》编辑部全年共出版发行6期,共8100册,刊登文章200余篇。为提高编辑人员的业务素质,派员参加由省新闻出版局举办的各种培训。坚持以改革为动力,以市场为依托,服务广大科技工作者。

3.建设学会网站。

学会网站是我会宣传、交流学习的重要窗口,共设有42个栏目。今年新增设了“人物风采”、“专家讲座”等10个栏目,使网站内容更丰富、更具体,也更有针对性和互动性。全面及时反映学会相关信息与活动。

2013年我会在各方面虽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与广大会员的期待和学会改革创新的要求,仍然存在较大差距。如分支机构发展不平衡,一些专委会活动还依赖于挂靠单位的活动,没有截然分开;有的是参加活动多,自己开展活动少,相关专委会联合举办活动的比较少,与地方学会联合比较少,科技资源缺乏共享;对开展学术交流活动所取得的收获和发挥的作用没有充分的总结出来等。这些问题将在今年的工作中不断改进,加以完善,进一步提高学会的工作质量。

 
下一篇:

湖北省土木建筑学会组织召开“超大型货运机场物流建筑数字建造关键技术”科技成果会

上一篇:

中国建筑学会2014年第一次直属分会工作会在北京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