裴荣富

编辑 锁定
裴荣富生于1924年8月,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中国工程院院士。1948年毕业于清华大学地学系,获理学学士学位,历任矿床地质研究所所长,中国地质学会矿床专业委员会主任和矿产勘查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国际矿床成因协会主席(IAGOD)兼协会大构造与矿床专业委员会(CTOD/IAGOD)副主席。
1948年毕业于北京清华大学,获理学士学位。他致力矿业工程勘查和科学研究60多年,在国内外主持五项重大矿产勘查工程和30余矿床地质勘探与矿山开采工程验证对比研究,创新地提出“双控论”和“合理域”固体矿产勘查模型,为指导地质工作做出充分科学论证,并被国际引证。他专攻特大型矿床成矿背景研究,提出“成矿偏在性”和“异常成矿”等新概念,为在全国开展找矿提供理论基础。其成就,除获国家级、部级科学技术进步奖多项和李四光地质科学最高奖外,以他为首,与多国矿床学家合作执行了国家地质对比计划IGCP-354项目,成果达国际先进水平。因贡献突出,国际矿床成因协会特授他终身荣誉称号。1999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1] 
中文名
裴荣富
出生日期
1924年8月
职    业
研究员
毕业院校
清华大学
专家职称
工程院院士

裴荣富学术观点

编辑
裴荣富 裴荣富
国际地质对比计划IGCP-354“岩石圈超巨量金属工业堆积”、中日合作ITIT和中美合作“天山-阴山深部构造与成矿”等项目首席科学家,提出异常成矿作用与超巨量金属堆积新认识。 [1] 
提出“双控论”和“合理域”固体矿产勘查模型,被国际引证。
进行世界大型超大型矿床成矿图(25M)全球成矿和大型矿集区深部精细结构与含矿信息综合研究,提出大型超大型矿床“成矿偏在性”和“异常成矿”等新概念。 [1] 

裴荣富学术成就

编辑
裴荣富出版的专著和主持的矿产勘查报告达
裴荣富 裴荣富
15部,在国内、外发表科技论文130余篇,在生产第一线主持“大-超大型矿床全球成矿”、“中生代大规模成矿”和“大型矿集区深部精细结构与含矿信息”等研究项目。他不仅在科学研究上成就突出,而且还十分重视研究集体的梯队建设,现已培养硕士14名、博士7名,指导博士后3名;由于他成绩突出,曾多次获有关部门表彰和奖励,其中有苏丹国能源矿业部授锦旗表彰,获国家级和部级科学技术进步奖和李四光地质科学研究最高奖等多项。在2004年意大利国际矿床成因协会会员大会上,被授予授协会终身荣誉称号。

裴荣富矿研原理

编辑
找矿并评价后并不等于勘查完成。要满足矿产建设设计的要求
裴荣富 裴荣富
,还要做大量的工作。要做普查勘探,首先要系统地对这个地质做动工程,要钻探网度。因有风险勘查,所以采用分阶段,有初步普查,详细普查,然后是勘探,满足矿产建设,要合理的有程序的做。为此,裴荣富提出了一个模拟方法,叫做“双控论”和“合理域”。双控论第一要做地质的研究控制,第二控是要技术经济条件的控。地质的叫纵坐标,技术经济的叫做横坐标,都有不同程度,还要有一个比例。如在喜马拉雅山找到一个金矿,虽然这个金矿很大,但是开不了,不具备开采条件。就是说在一定条件下,是不是合乎这个条件。第一个是地质找矿,二是技术经济,两个在不同阶段有一个变化,看它这个地质与技术比例系数的多少,作出一条曲线,可以看出一条曲线,先是陡的,逐渐是缓的,一开始地质研究程度高,逐渐的技术经济条件研究的多了,由陡变缓,是这么一条曲线。到了开发,地质研究又高了。这是一个躺着的S型的曲线。
裴荣富 裴荣富
“双控论”和“合理域”是裴荣富重要理论性成就。“合理域”,因为地质是推断,也得有一个允许误差,达到合理的误差就行了,即使开采出来还得有损失,也得有一定的合理误差。双控制以后,还有一个合理域,达到了就行了。曲线的模拟非常重要,这个模拟方法是指导你来搞合理勘查的。这个模拟理论性已经公开发表,澳大利亚的一些私人公司都引用了。国家行政学院在贯彻科学发展观的时候,他们也转载了文章。国家行政学院贯彻科学发展观,里面也有矿产资源的问题,他们都引用这个模拟理论。这个双控论、合理域,如何科学地实现矿产,很有用。行政学院贯彻科学发展引用这个也很有用。

裴荣富采矿新观

编辑
就矿业可持续发展裴荣福提出了第三个模拟——“5R”循环经济。国际上的3R,无论美国还是英国,都谈3R,产业都要实行3R。第一个R是少投入,大回报。投资要少,回报要大。矿产也罢,其他产业也罢,不能说投入太大了,第一个必须要少投入,大回报。第二是再利用。第三个是再回收。所有产业都有3R,叫做3R循环经济。
结合中国矿产资源的特色,裴荣富又加了两个R,第一个R是再发现,第二个R是再复垦。地质矿产不是一就即成,要在开发、勘查过程中再发现,才能够补偿,这个叫做再发现。同时矿业开发要有这个环境,要绿色矿产,要恢复它的矿山,否则的话不是绿色矿山,是滥砍滥发,野蛮开发不对。因为矿业必须再加上两个R,那三个R在其他产业都可以用。
5R循环经济的图、表。每一个R都做什么,达到一个什么程度,每一个R都要如何执行,有一个图表。做好5R循环经济,矿业就可持续发展,合理地可持续发展,因为矿产资源是不可再生的,是有限的,所以得合理开发。5R循环经济是矿业可持续发展重要的保障。5R循环经济在当代危机矿山的工作中,国家在执行危机矿山的开发问题,已经执行了两年,有一个五年计划,国家给投资了七个亿,执行了两百多个矿山,80%,甚至更多,都继续找到了矿。
合理的勘查、开发、风险投资和5R循环经济,四个模拟,包括勘查模拟、开发模拟、风险投资模拟和5R循环经济模拟,是中国矿业很重要的一个科学研究的指导方向。

裴荣富找矿新观

编辑
中国工程院院士裴荣富把生物学上的遗传与变异说应用到地质找矿上,提出的寻找特(超)大型变异相矿床的新分类以及追踪其成矿轨迹理论,将为实现找矿突破开拓新的方向。
特(超)大型矿床只占世界矿床总数的一小部分,但其对一个国家乃至全球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据统计,占据世界已发现矿床总数5%-10%的特(超)大型矿床的矿床资源量,即可拥有全球该类金属总量的50%-75%。
裴荣富作品 裴荣富作品
裴荣富认为,特(超)大型矿床虽然数量极少,分布零星,但它们的产出还是有一定规律可循的,在特(超)大型矿床周围和在一般矿床周围一样有众多小矿床或大量矿化迹象将其衬托,尤其值得重视的是,还可能有一些常为人们所忽视的与特(超)大型矿床有成因联系的变异相类型矿床的出现。
变异相矿床是成矿构造背景和成矿成因相同,因受成矿堆积环境的差异而使同一成因矿床发生变异,也就是在相同成矿地质构造环境下,形成的既有共性、又有特性的矿床类型组合。这与生物学的遗传和变异理论类似,即同一父母和兄弟之间,既有父母的遗传,也有各自变异的特点。也就是说,特(超)大型矿床既有纵向的按家“系”的“母子”矿床分类,也有横向的按“列”的“兄弟”矿床分类。
据此,裴荣富提出对其变异相进行对比分类,利用衍生矿床导向、成矿轨迹追踪寻找该类特(超)大型矿床。不能简单地沿用一般矿床的成因分类,应拓展为全球性的或区域性的,以其形成的地质构造环境为基础的对比分类。

裴荣富出版专著

编辑
宋叔和,裴荣富,同生论与层控矿床,学术期刊出版社,1988 [2] 
裴荣富,吴良士,钟自然,中国钨矿资源经济评价,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1993 [3] 
裴荣富,吕凤翔,范继璋,华北地块北缘及其北侧金属矿床成矿系列与勘查,地质出版社,1998 [4] 
平安陈毓川裴荣富,秦岭造山带区域矿床成矿系列、构造-成矿旋回与演化,地质出版社,1998 [5] 
裴荣富,吴良士,熊群尧,中国特大型矿床成矿偏在性与异常成矿构造聚敛场,地质出版社,1999 [6] 
裴荣富,张本仁翟裕生,深部构造作用与成矿,地质出版社,1999 [7] 
裴荣富梅燕雄,金属成矿省演化与成矿年代学,地质出版社,2003 [8] 
裴荣富梅燕雄毛景文,中国中生代成矿作用,地质出版社,2008 [9] 
裴荣富,等,1:25000000世界大型超大型矿床成矿图,地质出版社,2009 [10] 
毛景文张作衡裴荣富,中国矿床模型概论,地质出版社,2012 [11] 
裴荣富,裴荣富文集,地质出版社,2013 [12] 

裴荣富发表论文

编辑
裴荣富,等,论我国富鉄矿已知重要类型的成矿地貭特征,地质学报,1961(2) [13] 
裴荣富,等,试论固体矿产普查、勘探与开发的合理程序,中国地质科学院院报,1983(1) [14] 
裴荣富,吴良士,中国东南部中生代火山岩区域成矿条件,中国地质科学院院报,1987(2) [15] 
裴荣富,吴良士,中国东部区域成矿研究述评,矿床地质,1990(1) [16] 
裴荣富,吴良士,中国东部地区区域成矿环境与成矿作用的基本特征,中国地质科学院院报,1990(1) [17] 
裴荣富,吴良士,金属成矿省演化与成矿,地学前缘,1994(3) [18] 
裴荣富,金属成矿省地质历史演化与特大型矿床,矿床地质,1997(2) [19] 
裴荣富,等,中国金矿床(点)等密度图与成矿远景预测,地球科学,1999(5) [20] 
裴荣富,等,特大型矿床研究若干问题探讨,中国地质,2001(7) [21] 
裴荣富,等,特大型矿床与异常成矿作用,地学前缘,2004(2) [22] 
裴荣富,等,南岭钨锡多金属矿床成矿系列与构造岩浆侵位接触构造动力成矿专属,中国地质,2009(3) [23] 
裴荣富,等,长江中下游成矿带构造岩浆侵位的接触构造体系与成矿,地质与资源,2011(6) [24] 
裴荣富,拓宽找矿新思路,矿业装备,2015(1) [25] 
百度百科内容由网友共同编辑,如您发现自己的词条内容不准确或不完善,欢迎使用本人词条编辑服务(免费)参与修正。立即前往>>
词条图册 更多图册
参考资料
展开全部 收起
词条标签:
行业人物 科研人员 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