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旭光

编辑 锁定 讨论999
汪旭光,男,安徽枞阳人,中共党员。1963年毕业于安徽大学高分子化工专业,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博士生导师,炸药与爆破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俄罗斯圣彼得堡工程科学院院士,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曾获中央企业劳动模范等荣誉称号。
中文名
汪旭光
国    籍
中国
出生地
安徽省枞阳县
出生日期
1939.12.31
毕业院校
安徽大学
主要成就
1995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汪旭光履历

编辑
1963年毕业于安徽大学化学系。1963年9月至1971年7月在冶金部情报标准研究所工作,1971年8月至今在北京矿冶研究总院工作,曾任研究组组长、室主任、院总工程师、副院长、院学术委员会主任;中国工程院化工、冶金与材料学部常委、副主任、常务副主任、中国工程院出版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工程科学》杂志社社长兼总编辑。现兼任中国工程爆破协会理事长,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副会长,中国爆破器材行业协会副理事长,国家安全生产专家组非煤矿山组组长、全国安全评价工作委员会主任、公安部爆破专家组组长、公安部消防局专家组顾问。国际岩石爆破破碎委员会委员,FRAGBLAST编辑委员会委员兼亚洲区主编,中日韩炸药与爆破技术委员会主席。北京科技大学北京理工大学中南大学昆明理工大学西南交通大学等十余所高校名誉教授或兼职教授。汪旭光院士数十年来一直致力于现代工业炸药与工程爆破技术的研究与开发,取得了一系列令人瞩目的成就。在研究开发半乳甘露聚糖胶——田菁胶的基础上,研制成功高威力的田菁10号浆状炸药并广泛推广;率先在我国研制成功EL系列乳化炸药;通过理论研究,成功地研制出适用于各种不同爆破作业使用的10个系列、38种乳化炸药以及配套工艺及设备。其中乳化炸药、混装车、工程爆破等技术在国内外获得广泛应用,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汪旭光成果

编辑
先后获国际金奖1项、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国家发明二、三等奖各1项,国家优秀设计铜奖1项、全国科学大会奖2项,第三届中国工程科技奖,省部级奖励30余项。出版《乳化炸药》、《浆状炸药理论与实践》、《工程爆破名词术语》等专著7部,其中《乳化炸药》(第1版)2009年入选《新中国出版60年・科技出版卷・珍藏版》。主编论文集及爆破培训教材20余部,发表论文320余篇,英、德、俄文译作60余万字。

汪旭光荣誉

编辑
1978年被评为冶金工业部先进工作者,1982年当选第六届全国人大代表,1984年荣获首批国家级有突出贡献中青年科技专家称号,1991年被批准享受政府特殊津贴,1992年当选圣彼得堡工程科学院院士,1995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2004年获中央企业劳动模范荣誉称号,2005年获全国劳动模范荣誉称号。2008年入选“改革开放30年中国有色金属工业30位有影响力人物”。

汪旭光研究课题

编辑
工业炸药领域,汪旭光成功地将表面活性剂和乳化技术引入含水炸药体系,率先研制成功EL等9个系列乳化炸药,逐步形成了完整的以“北京矿冶研究总院(BGRIMM)”命名的乳化炸药技术。该炸药技术多次向国内外转让,并已在国内外建厂,使我国工业炸药技术进入世界先进行列并成功地走向世界。

汪旭光人物故事

编辑
为了火药故乡的重新崛起
火药是中华民族的四大发明之一,千百年来为推动人类文明发展起了巨大作用。可是,自1867年瑞典化学家阿尔弗雷德·诺贝尔研制出震惊全球的达纳迈特炸药后,西方炸药工业就迅速崛起,古老的“火药之乡”沉寂了。但是,经过中国科学家的努力,我国现代工业炸药的发展水平已处于世界先进行列,汪旭光院士就是其中之一,他为这一事业的发展作出了卓越的贡献,被称为“炸药大王”、“中国的诺贝尔”。
70年代初,汪旭光就开始从事工业炸药的研究,那时,我国的工业炸药研制尚属于初探阶段。从1971年至1978年,汪旭光等人先后研制出铝镁合粉铵油炸药和田菁10号浆状炸药,在实际应用中取得良好效果。1978年,当汪旭光得知美国用了12年研制出一种具有高爆速、高威力、高抗水、无污染的新型炸药——乳化炸药,并提出要用400万美金并按产量提成15年的价格向中国出卖后,具有创新性格和远大志向的汪旭光决心要研制出中国的乳化炸药,而且要超过他们,要重振中国“火药王国”的雄威。
成功研制BGRIMM乳化炸药
1979年,汪旭光作为专题组长与其他正处在科学青春年龄的科研人员一起,在实验室设备还比较简陋的条件下,克服各种各样的困难,经过没日没夜的探索、拼搏,筛选乳化材料、摸索合成条件,使这项研究从理论上、实践上都取得了重要成果。首先,他们运用薄膜稀释技术在国内外首次观测了乳化炸药基质粒子的分散状态与油膜厚度,建立了内部粒子多面体堆积的结构模型和稳定性理论,揭示了氧化剂与可燃剂微细紧密的液-液接触使其具有优良抗水爆轰性能的本质,提出了提高稳定性的技术途径,同时还研究观测了该类炸药的爆轰特点、影响因素及合理使用技术。之后,遵循已建立的理论,利用表面活性剂技术改变其内部结构提高浆状炸药性能,成功地将表面活性剂和乳化技术引入含水炸药体系。经过1000多次的爆破试验,于1979年率先成功研制出了我国第一代油包水型乳化炸药。1980年,我国第一条乳化炸药生产线在他们手中诞生,在河北建成投产。此后,汪旭光等人又用多年时间突破了大量无机盐乳胶体系的储存稳定性、敏化技术及材料、耐低温抗酸性水、密度对爆炸性能的制约影响等一系列关键技术,形成了完整的独具我国特色的BGRIMM乳化炸药技术和原材料,成本也大大低于西方国家,仅在国内就建设了30多家工厂。BGRIMM乳化炸药技术的推广应用,满足了我国工业企业对工业炸药的需求,对提升我国工业炸药的研究和制造水平做出了重大贡献。
为了克服乳化炸药状态较软的问题,汪旭光1992年率先提出了用乳化的手段制备粉状炸药即“粉状乳化炸药”的创造性构想,并于1995年研究成功ML型粉状乳化炸药。粉状乳化炸药的研究突破了无机盐高内相比乳胶连续乳化与输送、高粘度乳胶雾化、常温干燥、硫化混合等一系列关键技术,是一种流散性好、适于机械化装药、不结块、药卷密度高、炸药抗水能力强和爆轰性能优良的炸药。ML型粉状乳化炸药于2000年完成成果转化,国内有十余家厂矿应用了该项技术,建成新的生产线。其后,又研发出MZ型和P型两种煤矿许用粉状乳化炸药,每年可为国家新增产值近4亿元,年创利税达四千多万元,经济效益非常显著。
参与深圳渔农村爆破评估
2005年5月21日,随着“轰隆”数声巨响,一排排8层以上的高楼在深圳河畔轰然坍塌,被誉为“中国第一爆”的深圳河畔福田渔农村总共5.1万平方米的16幢高楼,正式实行定向爆破
这一渔农村改造过程的超级爆破在当时被中外媒体冠以“中国第一爆”的称号,这样的业界大事当然也少不了汪旭光的参与,身为中国工程爆破协会理事长、中国工程院院士的汪旭光是爆破的专家组成员。包括汪旭光在内的7名国内爆破专家在《深圳市渔农村改造大规模控制爆破拆除工程设计评估意见》上签了字。
爆破当天,汪旭光不仅现场观看了爆破,而且爆破之后,还参加了此次爆破主办方举行新闻发布会,他以专家评估组成员的身份和福田区领导以及实施此次爆破的爆破工程公司答了记者问。
汪院士当时在新闻发布会上说,像这样高难度,大规模的爆破在我国还属于首次,其中一些先进技术可为以后的爆破提供借鉴。虽然这次爆破出现了点遗憾,但这次爆破仍然是成功的,并不影响“中国第一爆”这个称号。
三峡围堰爆破及审评
2006年6月6日,号称“天下第一爆”的三峡围堰爆破成功炸响。而就在三峡工程三期围堰爆破的前一日,5日上午9时,中日炸药爆破技术委员会暨第一次学术交流会在三峡工程所在地宜昌召开,80多名国内外爆破专家云集于三峡大坝研讨水下爆破技术
并在6日观摩围堰爆破。
在这些专家中,有一位专家不得不提。他就是中国工程爆破协会会长、中日炸药爆破技术委员会主席汪旭光。人称中国的炸药大王。
他的身份可不只是“观摩的爆破专家”这么简单,三峡工程三期围堰拆除的设计方案上的专家评审一栏的签名中就有他的名字。
2006年2月27日至28日,由长江委设计并反复模型试验的三峡上游三期围堰拆除设计方案,经过多次论证,通过专家评审。对于这一惊世的爆破工程,汪旭光作为专家组成员给出了诸多建议。
对于这“天下第一爆”,由于拆除工程量大,工期紧,且堰体大部分处于水下,长江委设计院对其拆除爆破方案进行了反复研究和设计,最终推荐采用爆破倾倒方案。三峡总公司初步选定采用长江委科学院推荐的以三个集中药室为主的爆破方案。2005年,长江委科学院在试验基地进行了1:100围堰倾倒试验和1:10围堰模型倾倒爆破试验,并向专家进行了咨询。在此基础上,三峡总公司又组织各方就爆破中的有关问题进行了讨论。作为国内著名爆破专家,汪旭光院士等组成专家评审组,对长江委提出的设计方案进了评审。
汪旭光和其他专家在评审意见认为:三峡三期上游碾压混凝土围堰拆除,采用“围堰中段380米预埋药室(孔)倾倒爆破与两端深孔爆破相结合”的方案,技术上是可行的,可以实现围堰拆除和不影响主体建筑物的安全。建议根据起爆顺序核校上述药室的最小抵抗线,并对其装药量进行适当调整。为确保爆破效果,应选用抗压、抗水性能好的高威力炸药。对所采用的炸药进行防水试验,在施工中做好密封防水工作,确保装药质量。
汪旭光等专家还建议,采取堰内水位高于堰外水位的有效措施,同时应尽量缩短堰内充水时间,可使爆破后的堰体倒向远离大坝的一方,昨日的爆破实践也证明了这一建议的高明。
“诺贝尔”都买他的专利
汪旭光等人在工业炸药领域,率先研制成功EL等9个系列乳化炸药,逐步形成了完整的以“北京矿冶研究总院(BGRIMM)”命名的乳化炸药技术。形成了完整的独具我国特色的BGRIMM乳化炸药技术和原材料,成本也大大低于西方国家,仅在国内就建设了30多家工厂。该炸药技术多次向国内外转让,并已在国内外建厂,使我国工业炸药技术进入世界先进行列并成功地走向世界。
1985年,因发明第二代炸药,且早已拥有乳化炸药而享誉全球100余年的诺贝尔公司买走了他们的技术专利。35届尤里卡发明博览会为他们颁发了金奖。它标志着中国的工业炸药技术从此走向世界。
为了克服乳化炸药状态较软的问题,汪旭光1992年率先提出了用乳化的手段制备粉状炸药即“粉状乳化炸药”的创造性构想,并于1995年研究成功。ML型粉状乳化炸药于2000年完成成果转化,国内有十余家厂矿应用了该项技术。其后,他又研发出MZ型和P型两种粉状乳化炸药,每年可为国家新增产值近4亿元,年创利税达四千多万元,经济效益非常显著。
致力让中国的工业炸药技术走向世界
1985年,素以现代炸药技术著称于世的瑞典尼特罗·诺贝尔公司购买了BGRIMM乳化炸药技术,它标志着中国的工业炸药技术从此走向世界。此后,汪旭光又先后主持完成在蒙古国建设年产1万吨多品种乳化炸药厂和在赞比亚建设6000吨多品种乳化炸药厂工程项目,并成功创立境外投资企业BGRIMM炸药(赞比亚)有限公司。
1992年,北京矿冶研究总院与蒙古国蒙俄合资企业额尔登特采选公司签订了建设年产1万吨多品种乳化炸药微机控制生产线技术转让合同,汪旭光负责这项交钥匙工程。该炸药厂是蒙古国第一座炸药厂。额尔登特采选公司是一个由蒙古和俄罗斯合资兴建的采选联合企业,也是蒙古国国民经济的支柱。该公司所属的露天矿是一座特大型铜钼矿,是世界十大矿山之一,居亚洲第二位。年产1万吨多品种乳化炸药微机控制生产线的建成,结束了该公司进口炸药的历史,在国际上产生了巨大影响,同时,也带动了我国炸药生产原材料及配套设备向蒙古、俄罗斯、乌克兰等国的出口。
2002年,针对我国铜资源严重匮乏且需求量大的基本国情,促进国民经济健康持续的发展,中国与赞比亚于1998年签署了政府间协议,共同开发赞比亚谦比西铜矿。为满足谦比西铜矿掘进及采矿爆破作业的需要,降低生产成本,NFCA(中色非洲矿业有限公司)决定采用与汪旭光所在的北京矿冶研究总院合资的办法,以赞比亚谦比西铜矿为依托,应用BGRIMM工业炸药生产技术成立BGRIMM(赞比亚)炸药有限公司,并建设生产能力为6000t/a的多品种乳化炸药厂。在汪旭光的主持下,成功创立境外投资企业BGRIMM炸药(赞比亚)有限责任公司,它是我国民爆行业境外第一家产、供、销一条龙的合资企业,北京矿冶研究总院占有60%的股份,汪旭光出任公司董事长。公司成立后,汪旭光亲自组织、指导并带领科技人员紧张工作,炸药厂于2003年5月一次投料试车成功顺利投产,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十分显著。该公司的创立为我国乳化炸药技术的发展进步以及民爆器材技术与装备走出国门参与国际竞争起到良好的示范作用,积累了丰富的境外投资和经营管理经验。
汪旭光院士还担任中国工程院和中国爆破协会的领导工作,工作异常繁重。他始终以开拓创新和不断进取的精神,在工业炸药和工程爆破领域孜孜不倦地工作着,奋斗着。他先后出版了5本专著,英文版《乳化炸药》一书已销售到世界九十余个国家,在国内外学术期刊和会议上发表学术论文180余篇。
百度百科内容由网友共同编辑,如您发现自己的词条内容不准确或不完善,欢迎使用本人词条编辑服务(免费)参与修正。立即前往>>
词条图册 更多图册
词条标签:
行业人物 工程师 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