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才新

编辑 锁定
孙才新(1944.12.13—2011.11.25)教授、博士生导师,高电压工程(高电压与绝缘及故障诊断技术)专家。出生于重庆市垫江县,1969年毕业于重庆大学,曾在原苏联列宁格勒工业大学访问研究。曾任重庆大学电气工程系主任、重庆大学副校长,现任高电压与电工新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主任,输配电装备及系统安全与新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
中文名
孙才新
出生地
重庆市垫江县
出生日期
1944年12月13日
逝世日期
2011年11月25日
职    业
教授
毕业院校
重庆大学西安交通大学 [1] 
主要成就
中国电气工程领域领军人
2003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

孙才新人物信息

编辑
孙才新 院士 孙才新 院士
兼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专长高电压与绝缘技术,由孙才新院士主持和主要负责的研究成果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三等奖1项,信息产业部重大技术发明奖1项,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以及省部级一等奖奖项4项、二等奖奖项5项,授权发明专利8项,列为国家科技成果重点推广计划1项。著有《大气环境与电气外绝缘》、《电气设备油中气体在线监测与故障诊断技术》、《电力地理信息系统及其在配电网中的应用》、《电力系统的污秽绝缘》等专著4部著述,在国内外重要刊物上发表论文300余篇,其中被SCIEI收录100余篇。 [2] 

孙才新人物经历

编辑
1969年,重庆大学电机系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专业毕业后留校任教;
1978年—1979年就读于西安交通大学电机系高电压技术专业。 [3] 
1989年至1990年,在原苏联列宁格勒工业大学高电压技术及设备专业作访问研究;
1995年6月至2004年12月,相继担任教研室主任、系主任、校长助理、副校长。
2004年12月至2011年11月,担任高电压与电工新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主任,以及输配电装备及系统安全与新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

孙才新社会兼职

编辑
孙才新院士先后担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电气工程)评议组第四届成员、第五届召集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电工学科评审组组长,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工程与材料科学部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教育部高等学校电子信息与电气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教育部科学技术委员会机电与运载学部委员,教育部、国家外国专家局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计划(“111计划”)专家组成员,国家科学技术奖动力与电气技术学科
孙才新 孙才新
评审组成员,中国电工技术学会常务理事,中国电机工程学会理事,中国电机工程学会高电压技术专委会副主任、高电压绝缘分专委会主任,重庆大学输配电装备及系统安全与新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清华大学电力系统及发电设备控制和仿真国家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委员,西安交通大学电力设备电气绝缘国家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委员,华北电力大学新能源电力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委员,高电压与电磁兼容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重庆市人民政府科技顾问团顾问,重庆市科协副主席,重庆市传统产业改造提升专家咨询委员会副主任委员,重庆市电机工程学会副理事长,重庆市院士专家工作站专家,《中国电机工程学报》、《电工技术学报》、《电力系统自动化》、《高电压技术》、《中国电力》编委会委员,《电网技术》顾问委员会委员。

孙才新研究方向

编辑

孙才新简要分类

·高电压与绝缘技术研究
·高海拔、污秽、覆冰(雪)、酸雨(雾)等复杂环境中的外绝缘放电特性研究
·电气设备在线监测及故障诊断技术研究

孙才新具体介绍

孙才新院士专长高电压与绝缘技术,特别是在高电压绝缘和故障诊断技术研究领域有突出贡献。对高海拔、污秽、覆冰(雪)、酸雨(雾)等复杂环境中高压和超特高压输电的外绝缘特性及放电机理、绝缘配合原则及防止事故的技术措施等进行了长期艰苦的试验和理论研究,取得了系统的成果,推进了外绝缘放电理论的发展,被国际大电网会议专家工作组引用为制定标准的技术支持和国内标准引用,并被西电东送等许多重点工程的设计及运行采用,效益显著。
主持了大型电气设备在线监测及故障诊断技术的系统研究,解决了在线监测多种特征量
孙才新 孙才新
提取、故障分类及模式识别等系列技术关键,研发成功实用的变电站电气设备绝缘多参量多功能在线监测及故障诊断技术与系统,实现了成果产业化,效益显著。提出和开展了以能量可控陡脉冲对肿瘤不可逆电击穿机理及方法的研究,并取得了初步成果。
在电气设备在线监测及故障诊断技术与工程应用、以及高电压技术生物医学工程交叉学科等工程科学技术方面作出了创造性的成就,并取得显著应用成效。

孙才新研究成果

编辑
由孙才新院士主持和主要负责的研究成果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三等奖1项,信息产业部重大技术发明奖1项,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以及省部级一等奖4项、二等奖5项,授权发明专利8项,列为国家科技成果重点推广计划1项。著有《大气环境与电气外绝缘》、《电气设备油中气体在线监测与故障诊断技术》、《电力地理信息系统及其在配电网中的应用》、《电力系统的污秽绝缘》等专著4部,在国内外重要刊物上发表论文300余篇,其中被SCI、EI收录100余篇。
专长高电压与绝缘技术,特别是在高电压绝缘和故障诊断技术研究领域有突出贡献。对高海拔、污秽、覆冰(雪)、酸雨(雾)等复杂环境中高压和超特高压输电的外绝缘特性及放电机理、绝缘配合原则及防止事故的技术措施等进行了长期艰苦的试验和理论研究,取得了系统的成果,推进了外绝缘放电理论的发展,被国际大电网会议专家工作组引用为制定标准的技术支持和国内标准引用,并被西电东送等许多重点工程的设计及运行采用,效益显著。主持了大型电气设备在线监测及故障诊断技术的系统研究,解决了在线监测多种特征量提取、故障分类及模式识别等系列技术关键,研发成功实用的变电站电气设备绝缘多参量多功能在线监测及故障诊断技术与系统,实现了成果产业化,效益显著。提出和开展了以能量可控陡脉冲对肿瘤不可逆电击穿机理及方法的研究,并取得了初步成果。

孙才新教学培养

编辑
长期工作在科研和教学第一线,以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和职业道德营造了团结
孙才新 孙才新
奋进的学风,培养了一支以中青年为主的稳定的科研团队,创建了科研与教学紧密结合的在国内外有显著特色的高电压与电工新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他培养的研究生已获博士学位32人、硕士学位60余人、博士后出站10人,都已成为国内外高校、研究院所和企业的高级技术或管理人才。其中两人的研究论文获得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 [4] 

孙才新重要贡献

编辑
中国工程院公布的2003年新增选的58位院士名单中,重庆大学孙才新榜上有名,年仅58岁的孙才新被增选为能源与矿业工程学部院士。至此,孙才新是重庆市最年轻的院士。
“板板车”拉出来的实验室
1985年,湖南邵阳小伙子蒋兴良考上重庆大学研究生。第一次见到时任讲师的孙才新,蒋兴良的印象是:睿智、健壮、和蔼。
一年之后,孙才新受命组建实验室,专门研究不同气候条件下对输电线路的影响。这就是如今高电压与电工新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的前身。
“要建实验室,可经费又少得可怜。孙老师就对我说,快找两架‘板板车’,咱俩去电力公司拉废弃设备,自己修一修,就能用了。”蒋兴良清晰地记得,师生二人顶着烈日,步行两个小时,拉回整整两板车废弃的高压设备、调压器,甚至还有丢弃的钢材,“全部捡回来,颗粒归仓,最大的一件设备足足有11米高。”
仅仅几个月后,实验室搭建起来了,三位老师、两位研究生兴奋地开始了科研,模拟出冰冻、霜冷等恶劣气候条件下对输电线路的影响。
孙院士常常告诫学生们,国家的钱一分也不能浪费,多动动手、多动动脑,就能为国家节约科技投入。
如今的高电压与电工新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添置设备等重要开支,大部分是实验室团队从各项科研课题经费节余中,一点一滴“抠出来”的。孙才新院士没有把这些经费用来发奖金,而是用来更好地建设实验室。
可经济困难的时候,有些同志不免有抱怨。孙院士就会劝诫,“我们这帮人,从来没有想过发财。只有把实验室这个‘饭碗’做好了,我们才能吃‘饱饭’,为国家做出更大的贡献。”
一张收藏十几年的纸条
蒋兴良屈指算了算,跟随孙院士26年,一直在他身边工作,大大小小差不多“吵了几十架”。
这唯一一个敢与老师“顶嘴”的湖南学生,如今已是在高电压与电工新技术领域享有较高国际知名度的专家。
他们“吵架”,几乎都是为了某种实验方法争得面红耳赤,而当“吵架”结束后,两人又一起坐在实验室的角落里,抽着烟,一个劲地总结起得失来。
“我脾气不好,为工作我和老师吵了几十次,可从没有一次工作之外的吵架。相反,在生活上,老师总是对我及家人关怀备至。”蒋兴良说,在实验室运作初期,我妻子抱着两个月大的女儿从邵阳老家来到重庆,孙才新知道后,每天把学校配发给他的一瓶牛奶送给“小丫头”,还亲自砸核桃,制成面糊糊,让“小丫头”补充营养。
在蒋兴良的家里,收藏着一张十几年前的小纸条,那是孙才新亲笔写给爱徒的。
“在我博士论文答辩时,孙老师非常愤怒,把论文扔给我骂道,‘你写的什么狗屁东西。’我原以为和导师关系好,能混过去,没想到孙老师让我这么难堪。”说起这段往事,蒋兴良的眼眶湿润了。
痛斥之后,性情宽仁的孙才新又悄悄写了一张纸条递给蒋兴良。院士在纸条上面写下这样几句话——“博士论文人生只有一次,你老了,会回忆起它;很多机会人生也只有一次,你错过了,会对不起自己。”
这张纸条的故事,如今的蒋兴良会对他带的所有博士生提起。 [5] 
技术换来4000万经费  
1969年,孙才新从重庆大学毕业任教。11年后,国家开始西电东送战略,急需高电压工程人才,重大白手起家创办了高电压与绝缘技术专业。
这个专业比其他高校晚办30年,学校最初投入了15万元,还不够买一套25万元的交流试验设备。孙才新最初就推销技术,寻求合作企业,找来的钱再投入实验室,然后研究出更好的技术,再找企业合作。
现在的高电压与电工新技术实验室,外观像是一栋没规划过的蹩脚建筑。20多年来,孙才新用“技术”换来了4000多万元的结余经费,每找到一笔钱,他就用来增加实验室的面积和设备,所以才有外
孙才新 孙才新
观这么难看的实验室。但这个实验室打动了前来考察设立国家重点实验室的官员,“这样的实验室能做出巨大的成绩,我们要让他做出更大成绩”,这个重点实验室因此获得了国家批准。
让潲水油变成润滑油  
几十年来,在电这个领域,孙才新的这个实验室取得了许多国内闻名的成果,说简单一点,就是让电在输运过程中减少损耗和事故,让人们少受一些停电的折磨。孙才新的实验室已申报成功博士后流动站和一级学科博士点,获得了电气设备故障诊断领域第一个国家科技进步奖,获国家信息产业重大发明奖。现在,孙才新进入了越来越多的民生领域,比如将潲水油变润滑油,植物油变绝缘油。
把恶劣的气候搬回“家” 
强紫外线、沙尘天气、高海拔(9000米以上)、酸雨雾……孙才新说,这些恶劣的气候环境在他的这里都可以被一一模拟,而制造这些恶劣环境的就是一只外表像普通锅炉的“大桶”。
“大桶”的真名字叫多功能人工气候实验室,孙才新院士解释道,中国国土的2/3属于高海拔地区,而中国可以开发的水电和煤电资源大约有70%在西部高海拔地区;同时,由于空气污染而导致的酸雨区已达国土的1/3以上。因此,人们的电网系统长期处于高海拔、覆冰、酸雨(雾)等各种综合复杂环境中,做这个人工气候实验室正是为了测试电网在这些复杂环境里的绝缘效果。
由于绝缘效果的好坏会直接关系到电网能否正常运作,所以,解决这一问题是实现西电东送的南(黔和滇的水、煤电送两广)、中(三峡和金沙江干、支流水电送华东)、北(黄河上游水电和陕、晋、蒙的煤电送华北)通道和以三峡电网为中心的全国联网建设的关键之一。
孙才新院士指着“大桶”告诉学生,这东西可来之不易,在此之前,他们相继创建了多个人工气候室来模拟各种复杂环境,并在云南、贵州二台山、六盘水等高海拔地区建立试验站,对在各种综合复杂环境中电网的绝缘特性等性能进行了长期艰苦的试验和理论研究。才将“大桶”搬进了学校,学生们不需长途爬涉去做实验了。
高电压技术杀死癌细胞  
“高电压”能否在不损伤人体的情况下,将癌细胞彻底杀死,让癌症患者不受化疗、放疗之苦。在研究恶劣天气对电网影响的同时,孙才新院士还致力于研究将高电压技术与生物医学工程相结合的技术应用。孙院士率领的课题组在研究中发现,目前癌症治疗中采用的直流法不能彻底清除癌细胞,要想达到治疗的效果,必须对这种方法进行改进。为此,孙才新院士及合作者分析了大量的试验数据后,提出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以高剂量、持续的陡脉冲使癌细胞发生不可逆的变化,从而用电流击穿并杀死癌细胞的新思路。
该新思路的论文在国际权威专业学报发表后引起了国内外广泛关注,目前,重医附一院、附二院利用该技术对部分患子宫癌、乳腺癌大白鼠进行动物实验,获得了成功。如今该治疗技术,正准备向国家食品药品监督局申报,进行人体实验
培养人才 
作为重庆大学高电压与绝缘技术专业的创办者及学术带头人,孙才新院士在一步一步走向成功的道路上,培养了一支以中青年为主的科研队伍,建成了人才培养与科研紧密结合的有特色的实验室,为此,孙才新院士获得了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
他培养的研究生已获博士学位32人、硕士学位60余人、博士后出站10人,都已成为国内外高校、研究院所和企业的高级技术或管理人才。其中两人的研究论文获得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 [2] 

孙才新与世长辞

编辑
薄熙来亲笔写信,沉痛悼念孙才新院士 薄熙来亲笔写信,沉痛悼念孙才新院士
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国家级教学名师,重庆大学优秀教师代表,教授、博士生导师孙才新,因病于2011年11月25日去世。2011年11月29日上午10点55分,孙才新院士遗体告别仪式在石桥铺殡仪馆追悼大厅举行。
胡锦涛李长春习近平李克强刘延东李源潮张德江吴官正等表示沉痛哀悼,薄熙来周济袁贵仁黄奇帆陈光国邢元敏致信或发唁电、送花圈。
中共中央组织部、教育部、中国工程院、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等中央和国务院相关单位发来唁电或送来花圈。
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陈存根,市政协副主席杨天怡,武汉大学校长李晓红中国工程院李立浧钟志华杨士中鲜学福等参加告别仪式。重庆大学党委书记欧可平致告别词,仪式由重庆大学校长林建华主持。上千名社会各界来宾忍着悲痛,在孙才新院士的遗体前肃立默哀,三鞠躬。
词条图册 更多图册
参考资料
词条标签:
行业人物 科研人员 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