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编辑 锁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1]  (简称:国家发展改革委,National Development and Reform Commission)。是国务院的职能机构。国家发改委的前身是国家计划委员会,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
是综合研究拟订经济和社会发展政策,进行总量平衡,指导总体经济体制改革宏观调控部门。
中文名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1] 
外文名
National Development and Reform Commission
成    立
1952年(壬辰年)
官    网
http://www.ndrc.gov.cn/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要职责

根据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批准的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和《国务院关于机构设置的通知》 (国发〔2008〕11号),设立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为国务院组成部门。
主要职责:
(一)拟订并组织实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战略、中长期规划和年度计划,统筹协调经济社会发展,研究分析国内外经济形势,提出国民经济发展、价格总水平调控和优化重大经济结构的目标、政策,提出综合运用各种经济手段和政策的建议,受国务院委托向全国人大提交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的报告。
(二)负责监测宏观经济和社会发展态势,承担预测预警和信息引导的责任,研究宏观经济运行、总量平衡、国家经济安全和总体产业安全等重要问题并提出宏观调控政策建议,负责协调解决经济运行中的重大问题,调节经济运行,负责组织重要物资的紧急调度和交通运输协调。
(三)负责汇总分析财政、金融等方面的情况,参与制定财政政策、货币政策和土地政策,拟订并组织实施价格政策。综合分析财政、金融、土地政策的执行效果,监督检查价格政策的执行。负责组织制定和调整少数由国家管理的重要商品价格和重要收费标准,依法查处价格违法行为和价格垄断行为等。负责全口径外债的总量控制、结构优化和监测工作,促进国际收支平衡
(四)承担指导推进和综合协调经济体制改革的责任,研究经济体制改革和对外开放的重大问题,组织拟订综合性经济体制改革方案,协调有关专项经济体制改革方案,会同有关部门搞好重要专项经济体制改革之间的衔接,指导经济体制改革试点和改革试验区工作。
(五)承担规划重大建设项目和生产力布局的责任,拟订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规模和投资结构的调控目标、政策及措施,衔接平衡需要安排中央政府投资和涉及重大建设项目的专项规划。安排中央财政性建设资金,按国务院规定权限审批、核准、审核重大建设项目、重大外资项目、境外资源开发类重大投资项目和大额用汇投资项目。指导和监督国外贷款建设资金的使用,引导民间投资的方向,研究提出利用外资和境外投资的战略、规划、总量平衡和结构优化的目标和政策。组织开展重大建设项目稽察。指导工程咨询业发展。
(六)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组织拟订综合性产业政策,负责协调第一、二、三产业发展的重大问题并衔接平衡相关发展规划和重大政策,做好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计划的衔接平衡;协调农业和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会同有关部门拟订服务业发展战略和重大政策,拟订现代物流业发展战略、规划,组织拟订高技术产业发展、产业技术进步的战略、规划和重大政策,协调解决重大技术装备推广应用等方面的重大问题。
(七)承担组织编制主体功能区规划并协调实施和进行监测评估的责任,组织拟订区域协调发展及西部地区开发、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的战略、规划和重大政策,研究提出城镇化发展战略和重大政策,负责地区经济协作的统筹协调。
(八)承担重要商品总量平衡和宏观调控的责任,编制重要农产品、工业品和原材料进出口总量计划并监督执行,根据经济运行情况对进出口总量计划进行调整,拟订国家战略物资储备规划,负责组织国家战略物资的收储、动用、轮换和管理,会同有关部门管理国家粮食、棉花和食糖等储备。
(九)负责社会发展与国民经济发展的政策衔接,组织拟订社会发展战略、总体规划和年度计划,参与拟订人口和计划生育、科学技术、教育、文化、卫生、民政等发展政策,推进社会事业建设,研究提出促进就业、调整收入分配、完善社会保障与经济协调发展的政策建议,协调社会事业发展和改革中的重大问题及政策。
(十)推进可持续发展战略,负责节能减排的综合协调工作,组织拟订发展循环经济、全社会能源资源节约和综合利用规划及政策措施并协调实施,参与编制生态建设、环境保护规划,协调生态建设、能源资源节约和综合利用的重大问题,综合协调环保产业和清洁生产促进有关工作。
(十一)组织拟订应对气候变化重大战略、规划和政策,与有关部门共同牵头组织参加气候变化国际谈判,负责国家履行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的相关工作。
(十二)起草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经济体制改革和对外开放的有关法律法规草案,制定部门规章。按规定指导和协调全国招投标工作。(十三)组织编制国民经济动员规划、计划,研究国民经济动员与国民经济、国防建设的关系,协调相关重大问题,组织实施国民经济动员有关工作。
(十四)承担国家国防动员委员会有关具体工作和国务院西部地区开发领导小组、国务院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领导小组、国家应对气候变化及节能减排工作领导小组的具体工作。
(十五)承办国务院交办的其他事项。
根据国务院规定,管理国家粮食局国家能源局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组织机构

组织机构 组织机构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职能机构

根据职责,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内设28个职能机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一)办公厅 负责文电、会务、机要、档案等机关日常运转工作 [1] 
承担信息、安全保密、信访、政务公开工作;承担机关财务、资产管理、内部审计等工作。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政策研究室

起草重要文件;组织研究经济社会发展、改革开放和国际经济的重大问题;承担新闻发布和信息引导等工作。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发展规划司

提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战略、规划生产力布局的建议,提出国民经济和社会中长期发展、总量平衡及结构调整的目标和政策;
组织拟订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长期规划、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并对规划实施情况进行监测与评估;提出推进城镇化的发展战略和重大政策措施;统筹协调经济社会发展重大专项规划和区域规划。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国民经济综合司

监测分析宏观经济形势和国际经济发展变化,进行宏观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预测预警;研究总量平衡,提出宏观调控的目标以及运用各种经济手段和政策的建议;开展宏观调控政策评估;组织拟订年度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
提出年度重要商品平衡的总量目标和相关政策建议;提出国家重要物资储备政策建议,拟订并协调国家重要物资储备计划;组织研究和提出国家经济安全和总体产业安全战略及政策建议。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经济运行调节局

监测经济运行态势并提出相关政策建议;协调解决经济运行中的重大问题,组织煤、电、油、气及其他重要物资的紧急调度和交通运输协调;
组织应对有关重大突发性事件,提出安排重要应急物资储备和动用国家物资储备的建议。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经济体制综合改革司

研究经济体制改革和对外开放的重大问题,指导推进和综合协调经济体制改革;组织拟订综合性经济体制改革方案;参与研究和衔接委内司局及有关方面拟订的专项经济体制改革方案,协调推进专项经济体制改革;指导经济体制改革试点和改革试验区工作;协调解决经济体制改革进程中的重大问题。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七)固定资产投资司 监测分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状况,拟订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规模和投资结构的调控目标、政策、措施;起草固定资产投资管理有关法律法规草案;提出深化投资体制改革和修订投资核准目录的建议;安排中央财政性建设资金,按国务院规定权限,审核重大建设项目;指导工程咨询业发展。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利用外资和境外投资司

综合分析国际资本动态及利用外资和境外投资的状况;提出利用外资和境外投资的战略、规划、总量平衡和结构优化的目标、政策,协调有关重大政策;
承担全口径外债总量控制、结构优化和监测工作;会同有关方面组织拟订国际金融组织、外国政府贷款规划并提出重大备选项目;会同有关方面拟订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按国务院规定权限,审核外商投资重大项目、境外资源开发类重大投资项目和大额用汇投资项目。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地区经济司

组织拟订区域经济发展规划,提出区域经济发展的重大政策;协调国土整治、开发、利用和保护政策,参与制定土地政策,参与编制水资源平衡与节约规划、生态建设与环境整治规划;
组织实施主体功能区规划;指导地区经济协作;编制老、少、边、穷地区经济开发计划和以工代赈计划;协调落实促进中部地区崛起战略、规划和重大政策,提出重大项目布局建议并协调实施,推进中部地区内外协调合作和相关机制建设。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西部开发司

组织拟订推进西部大开发的战略、规划和重大政策,协调有关重大问题;提出西部地区重点基础设施建设、生态环境建设、重大项目布局等建议并协调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东北振兴司

组织拟订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的战略、规划和重大政策,协调有关重大问题;提出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重大项目布局等建议并协调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农村经济司

综合分析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情况,提出农村经济发展战略、体制改革及有关政策建议,协调农业和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衔接平衡农业、林业、水利、气象等发展规划、计划和政策,提出重大项目布局建议并协调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基础产业司

统筹能源、交通运输发展规划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计划的衔接平衡;综合分析能源和交通运输运行状况,协调有关重大问题,提出有关政策建议。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产业协调司

综合分析工业和服务业发展的重大问题,组织拟订综合性产业政策,研究提出综合性政策建议;统筹工业、服务业的发展规划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计划的衔接平衡;
协调重大技术装备推广应用和重大产业基地建设;会同有关方面拟订服务业的发展战略和重大政策,协调服务业发展中的重大问题。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高技术产业司

综合分析高技术产业及产业技术的发展态势,组织拟订高技术产业发展、产业技术进步的战略、规划和重大政策;做好相关高技术产业化工作,组织重大产业化示范工程;统筹信息化的发展规划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计划的衔接平衡;组织推动技术创新和产学研联合;推动国民经济新产业的形成。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司

综合分析经济社会与资源、环境协调发展的重大战略问题;组织拟订能源资源节约和综合利用、发展循环经济的规划和政策措施并协调实施,参与编制环境保护规划;
协调环保产业和清洁生产促进有关工作;组织协调重大节能减排示范工程和新产品、新技术、新设备的推广应用;承担国家应对气候变化及节能减排工作领导小组有关节能减排方面的具体工作。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应对气候变化司

综合分析气候变化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组织拟订应对气候变化重大战略、规划和重大政策;牵头承担国家履行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相关工作,会同有关方面牵头组织参加气候变化国际谈判;协调开展应对气候变化国际合作和能力建设;组织实施清洁发展机制工作;
承担国家应对气候变化及节能减排工作领导小组有关应对气候变化方面的具体工作。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十八)社会发展司 综合提出社会发展战略,组织拟订和协调社会发展规划和年度计划;协调人口和计划生育、文化、教育、卫生、体育、广播影视、旅游、政法、民政等发展政策;推进社会事业建设;协调社会事业发展和改革的重大问题。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就业和收入分配司

综合分析就业与人力资源、收入分配和社会保障的情况,提出促进就业、调整收入分配、完善社会保障与经济协调发展的战略和政策建议;推进相关体制改革,协调解决相关重大问题。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经济贸易司

监测分析国内外市场状况,承担重要商品总量平衡和宏观调控相关工作;组织拟订重要农产品、工业品和原材料进出口总量计划并监督执行,根据经济运行变化提出计划调整建议;会同有关方面管理国家粮食、棉花、食糖等储备;拟订现代物流业发展战略和规划,协调流通体制改革中的重大问题。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财政金融司

研究分析全社会资金平衡;研究财政政策、货币政策和财政、金融体制改革等问题,分析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执行情况,并提出建议;提出直接融资的发展战略和政策建议,按分工核准非上市公司发行企业(公司)债券,牵头推进产业投资基金和创业投资的发展及制度建设。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价格司

监测预测价格总水平变动,提出价格总水平调控目标、政策和价格改革的建议;组织起草有关价格、收费方面的政策和法规草案;提出政府价格管理的范围、原则、办法和修订政府定价目录的建议;组织拟订重要商品价格、收费政策和调整中央政府管理的商品价格及收费标准;组织重要农产品、重要商品和服务的成本调查。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价格监督检查司

起草有关价格监督检查法规草案和规章;指导价格监督检查工作,组织实施价格检查,依法查处商品价格、服务价格、国家机关收费中的价格违法行为,依法查处价格垄断行为;按规定受理价格处罚的复议案件和申诉案件。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法规司

起草有关法律法规草案和规章;承担机关有关规范性文件合法性审核工作;承担相关行政复议、行政应诉工作;按规定指导协调招投标工作。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外事司

承担与相关国际组织、外国政府部门及机构合作的有关事宜;协助有关司推进重大涉外项目;开展国际经济调研;承担机关日常外事工作。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人事司

承担机关和直属单位的人事管理、机构编制、队伍建设等工作。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国民经济动员办公室

组织拟订国民经济动员规划、计划;研究国民经济动员与国民经济、国防建设的关系,协调相关重大问题;组织实施国民经济动员有关工作;协调国民经济平战转换能力建设。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重大项目稽察特派员办公室

组织开展对重大建设项目的稽察;跟踪检查相关行业和地方贯彻执行国家投资政策和规定情况;组织开展对中央财政性建设资金投资安排实施情况的监督和检查;对违规问题,按国家有关规定提出处理意见。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机关党委

负责机关、委管国家局和在京直属单位的党群工作。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离退休干部局

负责机关离退休干部工作,指导直属单位的离退休干部工作。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国家物资储备局

负责拟订国家战略物资储备的战略和规划,组织国家战略物资的收储、动用、轮换和日常管理。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信息公开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动公开

(一)公开范围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7张)
本机关主动免费向社会公开的内容具体参见《国家发展改革委政府信息公开目录》,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可从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门户网站查阅。
(二)公开形式
本机关主要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门户网站,同时,根据政府信息内容和特点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文告》、新闻发布会以及报刊、广播、电视等便于公众知晓的方式对属于主动公开范围的政府信息进行公开。
(三)查询方式
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可登录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门户网站后,进入国家发展改革委政府信息公开子站,使用关键词进行检索即可获取该信息。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依申请公开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根据自身生产、生活、科研等特殊需要,可以向本机关申请获取主动公开以外的政府信息。
(一)受理机构
本机关从2008年5月1日起正式受理政府信息公开申请,受理机构为国家发展改革委政府信息公开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办公厅督办处)。
(二)申请步骤
1、提交申请
申请人填写《申请表》提出申请。申请表可以从本委门户网站政府信息公开子站下载,也可以到本委政府信息公开接待室领取。《申请表》应填写完整,内容真实有效。申请人应同时提供有效身份证明材料。
申请人应当对申请材料的真实性负责。
为了提高申请的处理效率,申请人应对所需信息描述详尽、明确;若可能,请提供该信息的标题、发布时间、文号或者其他有助于本机关确定信息载体的提示。
2、 递交申请
申请人可以当场递交,也可通过信函、电报、传真、电子邮件等方式递交填写完整的《申请表》。通过信函方式提出申请的,请在信封左下角注明“政府信息公开申请”字样;通过传真方式提出申请的,请在传真左上角注明“政府信息公开申请”字样;通过电子邮件方式提出申请的,请在邮件主题中注明“政府信息公开申请”字样。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应当采用书面形式(包括数据电文形式)向本机关申请获取政府信息;采用书面形式确有困难的,申请人可以口头提出,由受理机构代为填写政府信息公开申请。
3、申请处理
本机关收到《申请表》后,对《申请表》进行审查。对于《申请表》填写不完整、内容不明确或未按要求提供有关身份证明材料的申请,将要求补充或更正。对于《申请表》填写完整且有关身份证明材料齐全的申请将正式登记受理。根据申请的内容,本机关自收到申请(指可以正式受理的申请)之日起15个工作日内作出答复。
如需延长答复期限,本机关将告知申请人,延长答复的期限最长不超过15个工作日。申请公开的政府信息涉及第三方权益的,本机关征求第三方意见所需时间不计算在上述规定的期限内。
本委依申请提供的政府信息将按照国家规定的标准收取检索、复制、邮寄等费用。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监督方式

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认为本机关不依法履行政府信息公开义务的,可以向上级行政机关、监察机关或者政府信息公开工作主管部门举报。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认为本机关在政府信息公开工作中的具体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的,可以依法申请行政复议或者提起行政诉讼。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微博公示

2015年9月15日,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政策研究室官方微博@国家发改委正式开通。截止当天14点,发改委官方微博粉丝数已接近4万。
同时发改委官微也推出服务功能,网友可查询审批流程和审批进度,并举报价格违法行为。 [2]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历史沿革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的前身,可以追溯到成立于1952年的“国家计划委员会”。原“国家计委”曾长期承担着中国政府对综合经济管理的职能。但是,随着中国由“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转变,“国家计委”的功能不断发生转变。
1998年3月,在朱镕基总理任内,将原“国家计划委员会”更名为“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并把该部门的主要的职责放在管理有关国民经济全局的事务上,着力制定发展战略,进行宏观经济管理;并减少对微观经济活动的干预,创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减少了繁多的行政审批手续。
2003年3月,温家宝上台后,继续对该机构进行改革;将原国家经贸委的部分职能和原国务院经济体制改革办公室一同并入,并改组为“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从而使得“计划”二字,完全地从中国政府的部门中消失。
2008年3月,“国家发改委”又放弃了它在工业行业管理方面的有关职能和对国家烟草专卖局的管理,并将这两项工作都划入新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同时,新组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能源局,并由其代管。
2016年2月17日,国家发展改革委与阿里巴巴集团签署结合返乡创业试点发展农村电商战略合作协议。未来三年双方将共同支持300余试点县(市、区)结合返乡创业试点发展农村电商。试点采取三年滚动的实施方式,2016-2018年每年支持约100个试点地区促进返乡创业就业。 [3] 
2018年3月,根据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批准的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将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的组织编制主体功能区规划职责整合,组建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资源部;将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的应对气候变化和减排职责整合,组建中华人民共和国生态环境部;将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有关农业投资项目管理职责整合,组建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农村部;将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的重大项目稽察的职责划入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署;将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的价格监督检查与反垄断执法职责整合,组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将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的药品和医疗服务价格管理职责整合,组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医疗保障局;将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的组织实施国家战略物资收储、轮换和管理,管理国家粮食、棉花和食糖储备等职责整合,组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由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管理。 [4-5]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历任主任

高岗(当时称主席
余秋里(后为革委会主任)
马 凯
张 平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现任领导

姓名现任职务
何立峰中共中央委员,国家发改委主任、党组书记 [9] 
穆虹中共中央委员,中央改革办常务副主任、国家发改委副主任、党组副书记 [10] 
张勇中央纪委委员,国家发改委副主任、党组成员
宁吉喆国家发改委副主任、党组成员兼国家统计局局长、党组书记
连维良国家发改委副主任、党组成员
林念修国家发改委副主任、党组成员
胡祖才国家发改委副主任、党组成员
罗文国家发改委副主任 [11] 
张巍国家发改委党组成员、中纪委驻国家发改委纪检组长 [12] 
张务锋国家发改委党组成员,国家粮食局党组书记、局长
孙霖国家发改委党组成员,国家物资储备局局长
章建华国家发改委党组成员、国家能源局局长、党组书记 [13] 
丛亮国家发展改革委秘书长 [14] 
周晓飞国家发展改革委副秘书长、办公厅主任
苏伟国家发展改革委副秘书长、国际合作司司长
任志武国家发展改革委副秘书长 [15] 
(截止2019年2月) [16-17]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外事活动

2013年7月11日,中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发改委)在官方网站上公布了一份报告披露了一条信息,即2013年初以来,中国发生大范围持续雾霾天气。据统计,受影响雾霾区域包括华北平原、黄淮、江淮、江汉、江南、华南北部等地区,受影响面积约占国土面积的1/4,受影响人口约6亿人。
这是一份题为《节能减排形势严峻产业发展潜力巨大》的报告,报告指出,本轮雾霾天气呈现出三大特点:其一是影响范围广;其二是持续时间长,一月份北京市只有5天达到二级标准;三是污染物浓度高。在开展监测的74个城市中,部分点位的小时最大值达到每立方米900微克。 [18]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重大项目

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借用以色列政府贷款项目资金申请报告通过批准
2008年7月,国家发展改革委批准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借用以色列政府贷款项目资金申请报告,该项目借用以色列政府贷款主要用于购置医用磁共振成像设备(MRI)、数字化平板血管造影系统(DSA)、全身X线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系统(CT)、彩色多普勒超声波诊断仪、数字化X线平板摄影系统、全数字化平板乳腺机等医疗设备。
新疆哈密地区中心医院借用以色列政府贷款项目资金申请报告通过批准
2008年7月,国家发展改革委批准新疆哈密地区中心医院借用以色列政府贷款项目资金申请报告,该项目借用以色列政府贷款主要用于购置全身X线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系统(CT)、大型C臂数字减影血管造影系统(DSA)、数字化X线平板摄像系统、数字化乳腺X光机系统、数字化多功能X光机、彩色多普勒超声波诊断仪、医学影像网络管理系统等医疗设备。
武定昆明公路可行性研究报告通过批复
国家发展改革委批复武定至昆明公路可行性研究报告。该公路起自武定,接在建的永仁(川滇界)至武定高速公路,经富民、李子坪、普吉、止于小屯互通式立交,接昆明市二环路,全长约65公里。全线采用双向四车道高速公路标准建设,其中,起点至富民段约37.5公里,设计速度采用80公里/小时,路基宽度24.5米;富民至终点段约27.5公里,设计速度采用100公里/小时,路基宽度26米。局部地质复杂、地形困难路段在保证行车安全的前提下,经研究论证部分技术指标可适当降低。全线桥涵设计汽车荷载等级采用公路-Ⅰ级。
全线在解家营、者北、富民、乌龟山等4处设置互通式立交。另采用二级公路标准建设互通立交连接线约3公里和改移国道108线约1公里。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改革动态

体改司张丽娜副巡视员会见
10月29日上午,根据外交部和委新闻办的安排,经济体制综合改革司张丽娜副巡视员会见了拉美国家新闻媒体访问团一行。张丽娜副巡视员介绍了我国改革开放的基本历程、主要成就和有关做法,并回答了有关提问。
体改司召开经济领域体制改革形势分析会
10月21日下午,发改委经济体制综合改革司召开经济领域体制改革形势分析会。工业和信息化部、财政部等12个部门和委内10个相关司局有关同志参加会议。与会同志介绍了各领域今年以来体制改革进展情况,分析了当前经济社会生活中制约改革推进的突出矛盾和问题,探讨了2009年深化改革的基本思路。受孔泾源司长的委托,经济体制综合改革司副巡视员张丽娜同志主持了会议。
体改司召开社会领域体制改革形势分析会
10月21日上午,发改委经济体制综合改革司召开社会领域体制改革形势分析会。教育部、科技部等12个部门和委内7个相关司局有关同志参加会议。与会同志介绍了各领域今年以来体制改革进展情况,分析了当前经济社会生活中制约改革推进的突出矛盾和问题,探讨了2009年深化改革的基本思路。受孔泾源司长的委托,经济体制综合改革司副巡视员张丽娜同志主持了会议。
部分省区市经济体制改革
10月14-15日,部分省、自治区、直辖市和计划单列市、副省级省会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座谈会在云南省昆明市召开。浙江省人民政府副秘书长陈国平同志出席会议并致欢迎辞。
国家发展改革委经济体制综合改革司司长孔泾源同志作了主旨讲话。孔泾源同志在讲话中总结了30年经济体制改革的历程、成就和经验,回顾了“十一五”以来经济体制改革的主要进展,分析了“十二五”深化改革面临的形势和主要任务。
体改司连启华副司长会见印度尼西亚国家发展计划部代表团一行
10月9日上午,根据委外事司安排,经济体制综合改革司连启华副司长会见了印度尼西亚国家发展计划部部长顾问普图莱和部长助理穆斯托帕迪加一行。应客人要求,连启华副司长介绍了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基本框架、国家法律体系构成、政府政策制定和实施等情况,并回答了相关问题。专项改革一处有关同志参加会见。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社会改革

我国建立社保信息披露制社保基本情况报告出炉
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决定开始在全国逐步建立社会保险信息披露制度,并于11月29日首次发布《近年来我国社会保险基本情况》报告。
劳动保障部发布的报告显示,2004年以来全国已连续3年多确保养老金当期发放无拖欠。同时,各地积极补发历史拖欠,到2006年底,共有18个省(市、区)实现养老金无历史拖欠。
目前,养老保险已经实现广覆盖。到2006年底,全国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为18766万人,城镇参加企业基本养老保险覆盖率达到76%。而且,基本养老金正常调整机制建立了起来。1998—2005年,企业参保离退休人员人均养老金水平由每月413元增加到719元,年均增长8.2%。2006年,中央决定较大幅度地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当年月人均养老金达到815元。另外,统筹层次正逐步稳定提高。截至2006年底,全国已有北京天津吉林黑龙江上海福建重庆云南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13个省区市实现了省级统筹。但是,农村养老保险的推进比较缓慢,覆盖面还比较小。
我国城镇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收支规模逐年扩大,运营安全。1997—2006年,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征缴收入年均增长17%,其中近3年来年均增长20%;养老金支出年均增长15%。2006年全国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总收入6310亿元,总支出4897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24%和21%;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当期结余1413亿元,累计结存5489亿元。
社会普遍关注的社会保险基金的安全问题也有保障。2006年,国家审计署曾对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失业保险的基金情况进行了审计,并发现了个别问题。劳动保障部介绍说,目前审计发现的问题已整改纠正98.5%,现在正在进行市县基金和农保基金的审计。不过,目前还有一些企业欠缴职工的养老保险费。到2006年底,全国企业累计欠缴基本养老保险费436亿元,全国千万元以上的欠费企业177户,累计欠费45亿元。
根据统计,到2006年底全国参加工伤保险人数10268万人,其中农民工参加工伤保险的人数达2537万人。全国94家国有重点煤矿企业中,除1家已进入破产程序,其他已全部参保。到2006年底全国参加生育保险人数6459万人,当年全国享受生育保险待遇人数108万人次。这是我国社会保障网日趋扩展和完善的一个缩影。
劳动保障部发布的报告显示,我国医疗、失业、工伤、生育保险都取得了明显进展,逐步构建起一张坚实的社会保障网。
其中基本医疗保险覆盖范围延伸到城镇所有从业人员,国家还支持建立了公务员医疗补助、大额医疗费用补助和企业补充医疗保险制度。到2006年底参加基本医疗保险人数达15732万人,基金收入1747亿元,支出1277亿元。
失业保险城镇覆盖率达78%,从1998年至2006年,共为2400多万失业人员提供了失业保险待遇和再就业服务。2006年全年,全国有598万人领取失业保险金,另有86万名劳动合同期满未续订或者提前解除劳动合同的农民合同制工人领取了一次性生活补助。到2006年底失业保险基金累计结存708亿元。
廉租房,江苏省县城以上城市全覆盖
江苏省省所有县(市)全部出台城镇廉租住房管理办法并正式实施,廉租住房制度在全省基本建立,城镇低保住房困难家庭基本得到保障。全省有2.9万户城市低保家庭和特困职工家庭已享受了这项制度带来的好处。
廉租住房制度的建立,资金落实是关键。为拓宽资金渠道,建立稳定的资金来源,南京市政府建立了城市住房保障资金专户,每年落实资金5000万元。常州市政府制定了住房保障发展规划,建立廉租住房资金专户,今年前三季度归集近9000万元。淮安市廉租住房资金专户今年前三季度归集土地出让净收益等资金2700多万元。据初步统计,截至2007年9月底,全省累计用于廉租住房制度的资金为61304.57万元,其中财政预算安排资金22864.34万元,住房公积金增值收益22631.64万元,其它资金15808.59万元。
低保住房困难户基本得到保障
目前,江苏省省廉租住房保障对象为民政部门确认的低保住房困难家庭和总工会确认的特困职工家庭。
据初步统计,截至2007年9月底,全省累计已有28967户最低收入家庭通过廉租住房制度改善了住房条件。绝大部分省辖市市区最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基本实现了应保尽保。南通市将廉租住房供应对象扩展到城市最低工资线以下的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
2008年,低收入住房困难户应保尽保
江苏省省县城以上城市全部建立了廉租房制度。不过,目前针对城镇中等收入家庭的低价位、小户型普通商品住房和城镇低收入家庭的廉租住房、经济适用房供应不足。各地廉租住房保障范围较窄,仅限于低保家庭和特困职工家庭;一些地方保障面积标准较低,保障方式不尽合理,没有实现应保尽保。
解决好中低收入家庭的住房困难问题已成为我省住房保障工作的首要任务。按照国务院要求,我省建立以廉租房为重点的解决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问题的实施意见即将出台。我省将进一步扩大廉租房保障范围,将廉租房制度作为解决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的主要途径。在2008年年底前,将保障对象从城市低保家庭和特困职工扩大到所有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并逐步提高住房保障标准。多渠道增加廉租住房房源,采用收购二手房、在普通商品房和经济适用房中配建等多种方式,政府提供的廉租房房源一般不低于应保对象的30%。通过财政安排预算资金、住房公积金增值收益中提取补充资金,土地出让净收益中划出10%等方式,落实好廉租房资金渠道。省级财政每年安排不低于5000万专项资金,用于支持经济薄弱地区廉租住房建设。
为改善供求关系,满足中低收入人群的居住需求,我省将通过“五限一竞”即限销售价格,限套型面积,限建设标准,限供应对象,限转让交易时间及竞拍地价,加大中低价位政策性商品房建设力度。同时,在全省积极推行经适房共有产权试点。
南京3年筹建3000套廉租房
南京市房管部门相关负责人昨天表示,该市将出台一系列廉租住房保障实物配租扩面政策。从2008年起,拟定每年筹集3.8亿元,筹建3000套廉租房。
南京现行的廉租保障主要针对低保家庭,据今年初对全市家庭展开的住房调查,江南八区低收入家庭(人均住房建筑面积在18平方米以下且人均月收入820元以下的困难家庭)共有10.8万户。南京市计划,逐步扩大廉租住房覆盖面,把这10.8万户低收入家庭中特别困难的一部分,也纳入廉租住房保障范围,应保尽保。
由于政府投入资金有限,自2002年以来,南京市保障的10180户特困家庭中,享受实物配租的仅500余户。今后,南京拟定实行货币补贴为主、实物配租为辅的保障方式,逐步提高实物配租比例。2008-2010年3年内,通过实物配租将筹集3000套、15万平方米的廉租住房,其中新建2400套、12万平方米;回购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所退原房(含不足部分市场收购等)600套、3万平方米。廉租租赁补贴共发放约4亿元、共惠及6万余户。
南京现有的廉租住房申领条件较为“苛刻”,把不少低收入群体挡在了廉租房保障的大门外,由此一度出现了400余套廉租房源空置的尴尬。该市拟定放宽申领条件:低保无房户;特困企业中特困职工中无房家庭、社会福利院中成年孤儿、市级以上劳动模范(退出现住房)等低收入特困家庭;人均住房建筑面积小于15平方米的低保住房困难家庭这三类人群,均可享受实物配租。
首家甲级铁路设计院重组改制
中国交通建设领域的大型设计企业——铁道第二勘察设计院,近日在成都改制重组为中铁二院工程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据悉,这是国家甲级大型铁路设计院按照规范的公司制改革,由单一的铁路行业首次向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跨国经营发展而组建为工程科技企业集团。
随着铁路基建管理体制的改革,铁道第二勘察设计院依靠强大的科技创新能力,年产值从2002年的2.6亿元增长为2006年的15亿元。
中铁二院工程集团拥有多项自主知识产权和科技研发能力,具有国家甲级综合与专项资质证书31项,其在险峻山区设计大能力铁路干线的成套技术,高速公路设计,高桥大跨桥梁和长大隧道设计等专业技术居国内领先地位。
中东部地区全面启动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新机制改革
“如今政策真好,农村孩子上学不用缴费了!”2007年,我国中东部地区全面启动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新机制改革,至此我国农村地区已全部纳入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新机制。新年伊始,中东部地区各省份就积极部署有关工作,确保新机制改革所需资金拨付到位,进一步规范学校收费行为,严禁“一边免费,一边乱收费”等现象发生。
确保春季开学资金到位
山东省省长韩寓群日前主持召开了省政府第85次常务会议,专门研究了教育工作,要求各级政府抓好落实,确保1月25日前将保障资金拨付到学校。1月17日,在山东省财政厅大楼,随着副省长王军民轻点鼠标,山东省2007年第一季度全省农村义务教育保障资金3.86亿元拨付到县。在该省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首批专项资金拨付仪式上了解到,从今春开学起,山东将全部免除760万名农村义务教育学生的杂费,为农民减轻负担18亿元。
在1月19日召开的河南省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暨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工作会议上,河南省副省长王菊梅强调,凡达不到义务教育经费“三个增长”、截留挪用义务教育经费和城市教育费附加以及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缓慢的县(市、区),将依法对政府主要领导、分管领导和有关职能部门的负责人实行问责。该省还决定,今年全面免除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杂费,所需的25亿元资金按比例分担,严禁各学校对杂费“先收后免”,县财政要将免杂费所需资金提前拨付到位,不能因拨付迟缓而影响春季正常开学。
从2006年春季起,福建省也全面实行全省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免除学杂费,全省共免除学杂费资金达6.78亿元,惠及361万农村学生。
明确各级政府承担比例
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新机制改革,被列入了湖南省政府2007年为民办的八件实事之一。湖南日前组织财政、教育等有关部门工作人员分成5个组,赴全省14个市州进行第一轮督查。此次督查的内容非常详细,包括资金的落实、贫困生寄宿生生活补助经费的安排和人数、教职工地方性津补贴的发放情况等。据悉,湖南今年预计投入新机制资金19.23亿元(不含中央免费教科书资金),其中中央承担61%,省级承担26.1%,市级承担3.9%,县级承担9%。
浙江省2006年秋季就对全省城乡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全部免除了学杂费,513万名义务教育学生家庭户均免交学杂费近100元,免交的5.5亿元学杂费全额由各级财政承担。此举标志着浙江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初步建立,这一事件日前被评为浙江省2006年十大新闻之一。实施免除学杂费后,增加的教育投入原则上由市、县(市、区)财政承担。省财政对一类地区(欠发达地区及海岛地区)实行全额转移支付,对其他市、县(市、区)根据经济和财政状况,分别按二类地区省补70%、三类地区省补50%、四类地区省补30%、五类地区省补20%给予转移支付。
严防“一边免费一边乱收费”
江西省将义务教育全面纳入财政保障范围,确保上级政府的义务教育转移支付资金按照规定全部用于义务教育。从今年开始,全省农村小学生均公用经费将达到60元、初中生均公用经费将达到80元。该省要求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侵占、挪用义务教育经费,不得向学校非法收取或者摊派费用。
从近日召开的2007年度湖北省教育工作会议上获悉,2008年开学,湖北600万名农村中小学生将免学杂费。据介绍,该省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将全面实施新的经费保障机制,学校一律停止收取学杂费(含信息技术教育费),全部取消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各项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学校只能按规定收取课本费、作业本费两项代收费,寄宿制学生按当地物价部门核定的标准收取住宿费。除此之外,学校和教职工不得再向学生收取其他任何费用。对享受“两免一补”的学生,凭“资助证”免缴学杂费和领取免费教科书,严禁“先收后退”和“一边免费,一边乱收费”。这一政策将惠及该省600万名农村中小学生。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经济改革

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基本框架初步建立
到2004年6月,全国31个省(区、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国资委全部组建;目前市(地)级国有资产监管机构的组建工作已基本完成,国有资产监管的组织体系基本建立。国务院国资委以《企业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暂行条例》为依据,共制定发布了企业改制、产权转让、资产评估、业绩考核、财务监督等16个规章和40余件规范性文件。各地国有资产监管机构也相继出台了1000多件地方法规和规章制度,国有资产监管的法规体系基本形成。国务院国资委在中央企业实施了企业负责人经营业绩年度考核和任期考核,初步规范了薪酬管理。各地国资委也先后对所出资企业实施了业绩考核,并积极探索各种行之有效的考核激励方式和方法,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责任体系基本形成。
金财工程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果
2006年,财政部从财政改革的大局出发,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全力推进金财工程建设,提高财政管理水平。2006年组织召开了全国财政系统金财工程建设座谈会,对全国金财工程建设起到重大推进作用。一年来,在应用支撑平台建设、预算编制和执行贯通、标准制度建设、核心业务系统推广应用和网络安全建设等方面取得重大进展,信息技术在财政改革与管理创新中的作用进一步显现。
应用支撑平台建设取得新进展
为统一标准,建立各环节一体化管理的大系统,财政部在总结国内外信息化建设经验基础上,着手建设应用支撑平台。至2006年4月底,基本完成了平台设计建设内容。在此基础上,逐步开展了现行业务系统向应用支撑平台的移植改造工作,并在中央和地方财政部门进行了试点。从效果和评估情况看,应用支撑平台基本达到了统一标准、信息共享、协同工作、衔接通畅的目标,为实现本级财政、上下级财政、财政与部门之间系统贯通奠定了坚实的技术基础。
预算编制和预算执行贯通工作实现新突破
预算编制与预算执行贯通是理顺财政核心业务关系的重要环节。2006年8月全国财政系统金财工程建设座谈会后,财政部党组根据财政改革和金财工程建设推进的要求,提出了实现预算编制和预算执行贯通的目标。为此,财政部组织业务部门和技术部门对预算编制、指标管理、用款计划、资金拨付、账务处理等各环节业务重新进行了梳理,研究提出了预算与执行贯通业务方案和技术方案,并就实现预算编制与执行贯通应重点考虑的系统切换问题以及预算单位、代理银行、清算银行等外部系统建设问题进行了研究和规划。2006年,财政业务流程、控制规则、司局职责分工和工作规划拟定等工作已经完成,实施方案正在落实。
金财工程技术标准和管理制度建设迈出新步伐
为规范金财工程建设管理,使全国金财工程建设步入健康发展轨道,财政部金财办在已制定的金财工程网络、安全、经费使用管理等办法基础上,2006年进一步加大了金财工程技术标准和管理制度建设力度。在技术标准建设方面,制定完成了《财政业务基础数据规范》及基于平台的《应用系统开发标准》和《数据交换标准》,为应用支撑平台在财政部门推广实施,确保各地现有应用系统与平台实现顺利衔接奠定了基础;在管理办法制定方面,研究拟定了《金财工程建设项目管理办法》和《金财工程网络安全管理办法》,进一步建立健全了金财工程管理办法体系,为规范金财工程建设项目管理提供了制度保障。
财政核心业务系统推广实施取得新成效
按照政府收支分类改革的要求,在积极做好应用支撑平台建设的同时,进一步加强了现有核心系统的完善和推广实施工作,全面支撑各项财政管理和改革的推进。一方面,按照政府收支分类改革要求,改造现行中央、地方核心业务系统,开发预算编制和执行数据科目对照转换系统,开展中央部门项目预算编制细化到经济分类试点,启动行政事业资产管理系统和行政管理信息系统建设。另一方面,积极稳妥推进现行成熟业务系统推广应用工作。截止2006年底,部门预算编制已在全部中央部门、34个省级财政部门及304个地市级财政部门成功应用,国库集中支付系统推广到所有中央预算部门及所属5300多个基层预算单位、18个省级财政部门和87个地市级财政部门,非税收入收缴管理系统应用到42个中央部门及226个执收单位、6个省级财政部门,工资统一发放系统连续6年完成了115个部委机关近3万名公务员的工资统一发放工作,并推广应用到17个省级、91个地市级财政部门。
网络及安全建设再上新台阶
为了提高网络运行、管理的质量和效率,进一步巩固和加强信息化基础设施,财政部按照建立一个安全稳定、功能完善的网络基础平台的建设思路,根据金财工程网络及安全建设规划,结合实际应用需求,2006年重点推进了网络整合和安全建设工作。积极稳妥推进部机关网络整合工作,研究制定了《财政部网络整合及安全建设规划方案》,加大了网络安全建设与管理力度,建立了突发事件应急处理机制,保障了部机关计算机网络及信息系统健康稳定运行。
词条图册 更多图册
参考资料
展开全部 收起
词条标签:
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