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希灿

编辑 锁定
唐希灿院士,1932年生,1957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同年进入上海药物研究所药理室工作。现任研究员、博士生导师。2001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在40余年的研究工作期间,主要从事作用于神经系统的植物药有效成分开发及作用机理研究。主持研究的草药“蛇足石杉”活性成分石杉碱甲石迄今是从天然界中发现的最强效、高选择性新乙酰胆碱酯酶抑制剂,已成功开发应用于治疗早老性痴呆症。它的较好治疗作用及独特的药理作用已引起国际同行的关注。他作为主要研究者参与的项目6次获国家级大奖。
中文名
唐希灿
出生日期
1932年12月29号
职    业
研究员
毕业院校
北京大学

唐希灿人物简介

编辑
唐希灿,神经药理学家。中国工程院院士。广东省潮阳县(今汕头市潮阳区)人。1957年本科毕业于北京大学。现任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所学位委员会主任。2000年度上海市劳动模范。从1992年起享受国务院突出贡献专家津贴。曾任中国药理学会理事,现任中国新药与临床杂志主编。从20世纪60年代起,从事中草药内作用于神经系统有效成份的开发及
唐希灿 唐希灿
作用机理研究。以主要药理研究参与者完成的研究项目共获国家级科技奖7项。始于1982年主持研究成功的治疗早老性痴呆新药石杉碱甲(huperzine A),是迄今从植物内发现的最独特的高效新乙酰胆碱酯酶抑制剂,优于国际上目前正在开发的同类药。通过结构改造与活性关系研究,发现新化合物“ZT-1”,已在欧洲完成及国内进入Ⅱ期临床验证。对石杉碱甲的作用机理进行了深入研究,首先发现它有保护神经细胞新作用靶点,阐明它的保护神经细胞作用是通过调控凋亡基因表达。有关石杉碱甲的研究已在国内及国际SCI收录的学术期刊上系列地发表了62篇论文。5次受特邀在国际学术大会分会上作石杉碱甲及植物内有效成分研究专题报告。应四家国际著名期刊主编特邀,撰写了4篇石杉碱甲的研究综述。1987至1991年,作为访问学者,先后在法国国家健康及医学研究院、美国南伊利诺以斯大学医学院及芝加哥洛约勒大学医学院开展合作研究。参与编写初版及修订版研究生教材“基础神经药理学”。已在国际及国内著名学术期刊发表论文138篇。研究成果已获国内专利三项,美国专利二项,欧共体专利一项。2001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唐希灿人物简历

编辑
1957年 毕业于北京大学生物系人体及动物生理专业;
1957年 进入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工作至今;
1985年 入选国家外经贸考察代表团,访问考察匈牙利的药物研究与开发;
1987年-1991年 先后在法国国家健康及医学研究院,美国南伊利诺斯大学医学院及芝加哥洛约勒大学医学院开展合作研究;
唐希灿 唐希灿
1988年 获上海市侨界优秀知识分子称号;
2000年 入选上海市劳动模范;
2001年 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2004年 中国新药与临床杂志主编;
2004-至今 上海药物研究所学位委员会主任

唐希灿研究方向

编辑
研究和开发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中草药活性成分

唐希灿专家类别

编辑
研究员;院士
职务
中国工程院院士、上海药物所研究员、博士研究生导师

唐希灿科研成果

编辑
承担科研项目情况:
国家973项目
国家863项目
国家科技重大新药创制专项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等

唐希灿获奖荣誉

编辑
作为主要研究者完成的项目获国家级奖7项(自然科学二等奖1项;科技发明二等奖1项,三等奖2项;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三等奖1项;新工业产品二等奖1项),省部级科技一等奖3项,国际科技奖1项,何梁何利科技奖1项及中国药学发展将特别贡献奖1项。

唐希灿代表论著

编辑
近年发表论文选录
1. Gao X, Zheng CY, Tang XC*, Zhang HY. Free Radical Biol & Med Free Radic Biol Med. 2009;46(11):1454-62.
2. Wang J, Zhang HY, Tang XC*. Acta Pharmacol Sin. 2009 Jul;30(7):879-88.
3. Wang ZF, Wang J, Zhang HY, Tang XC*. J Neurochem. 2008;106:1594-603.
4. Zheng CY, Zhang HY, Tang XC*. J Neurosci Res. 2008; 86: 2432-40.
5. Zhang HY, Zheng CY, Yan H, Wang ZF, Tang LL, Gao X, Tang XC*. Chem Biol Interact. 2008;175(1-3):396-402.
6. Zhang HY, Yan H, Tang XC*. Cell Mol Neurobiol. 2008; 28: 173-83.
7. Liang YQ, Huang XT, Tang XC*. Cell Mol Neurobiol. 2008; 28(1):87-101.
8. Yan H, Zhang HY, Tang XC*. Neuroreport. 2007; 18: 689-92.
9. Wang ZF, Tang XC*. FEBS Lett. 2007; 581(4): 596-602.
10. Zhang HY, Tang XC*. Trends Pharmacol Sci. 2006; 27(12): 619-25.
11. Gao X, Tang XC*. J Neurosci Res. 2006; 83(6): 1048-57.
12. Tang LL, Wang R, Tang XC*. Eur J Pharmacol. 2005; 519(1-2): 9-15.
13. Tang LL, Wang R, Tang XC*. Acta Pharmacol Sin. 2005; 26(6): 673-8.
14. Zhou J, Tang XC*. FEBS Lett. 2002; 526(1-3): 21-5.
15. Xiao XQ, Zhang HY, Tang XC*. J Neurosci Res. 2002; 67(1): 30-6.
百度百科内容由网友共同编辑,如您发现自己的词条内容不准确或不完善,欢迎使用本人词条编辑服务(免费)参与修正。立即前往>>
词条标签:
行业人物 科研人员 医学 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