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梦孙

编辑 锁定 讨论999
俞梦孙,男,1936年4月生,浙江余姚人。中国工程院院士,博士生导师,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副理事长,我国航空生物医学工程的创始人,航空医学与生物医学工程专家。1954年毕业于空军军医学校。1958年研制成功我国第一台航空医学遥测装置,首次对飞行于3500米高空的飞行员进行遥测,开创了我国航空生物医学工程研究事业。
中文名
俞梦孙
国    籍
中国
民    族
出生地
浙江余姚
出生日期
1936.4
职    业
中国工程院院士
毕业院校
空军军医学校
主要成就
开创航空生物医学工程研究事业

俞梦孙人物经历

编辑
1953年毕业于空军军医学
2012年7月11日俞梦孙在北京大学作报告 2012年7月11日俞梦孙在北京大学作报告 [1]
校。现任空军航空医学研究所航空医学工程研究中心主任、北京大学工学院教授。 兼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医学科学委员会常务委员,国家发明奖、科技进步奖评审委员会委员,第四军医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名誉理事长。 [2]  1999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医药卫生学部院士。2010年9月14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会见出席全军医学科学技术大会暨第九届医学科学技术委员会全体会议的代表。

俞梦孙主要贡献

编辑
俞梦孙院士致力于航空生物医学工程研究50余年,为我国航空生物医学工程事业的开拓、创新和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他的多项成果填补了国内空白,有的成果在国际上处于领先地位。俞梦孙院士是航空医学专家、中国航空医学工程创始人、生物医学工程的开拓者和学术带头人。
20世纪60年代初,俞梦孙研制的“航空生物遥测装置”和“生理示波记
俞梦孙院士(左一)在实验室进行飞行体验 俞梦孙院士(左一)在实验室进行飞行体验 [3]
录装置”就成功地在1.2万米的飞行高度和300公里的飞行半径内,对飞行员进行了加速度、心、脑电图等12种生理、物理信息的遥测,使我国成为继美国、前苏联之后的第三个拥有航空医学遥测技术的国家。
70年代初,由于歼击机高速飞行的特殊要求,飞行员跳伞的有效高度必须在300米以上才能保证安全,低空飞行遇险时安全跳伞问题变得日益紧迫 。他在没有先例的情况下用模拟理论攻克了研制火箭弹射救生装置的过载曲线,在国际上首创了冲击载荷下人体脊柱动态响应模型,解决了零高度弹射救生医学难题。当年他为国家领导人毛泽东、周恩来、邓小平等设计和使用过的心电遥测监护仪,如今经过进一步改进和完善,研制成“动态心电图记录分析系统”获军队科技进步一等奖,填补了我国全信息动态心电图记录的空白。
80年代中期,他在国际上率先提出群浮地生物电测量技术概念,研究开发了多种高抗干扰电生理仪器,
90年代后期,俞梦孙及其研究组在国际上率先实现了仅用心动周期进行睡眠分析,进而发展成无电极检测技术。

俞梦孙获奖记录

编辑
2010年9月胡锦涛主席与俞梦孙院士亲切握手 2010年9月胡锦涛主席与俞梦孙院士亲切握手 [4]
其中“群浮地病人监护网络”项目获1998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他先后主持研究的19种型号生理遥测和磁记录系统,广泛应用于医学临床监护、航空工程和地质地震监测等方面,成为1985年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军事航空医学研究与应用”的重要组成部分,推动了我国航空医学事业的发展。
获国家科技进步一、二等奖,国家发明三、四等奖各1项;
获省部级科技进步一、二等奖9项;
获军队科技进步一等奖;
获中国人民解放军首届专业技术重大贡献奖;
荣立二等功2次,三等功5次;
1991年,享受政府特殊津贴;
1996年,获中国人民解放军首届专业技术重大贡献奖;
1999年11月,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2002年,获何梁何利奖 [5] 
百度百科内容由网友共同编辑,如您发现自己的词条内容不准确或不完善,欢迎使用本人词条编辑服务(免费)参与修正。立即前往>>
参考资料
词条标签:
行业人物 科研人员 教师 大学教师 医学 人物